通信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状)

2023-07-13 10:17:31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通信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状)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通信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

最近很多人关心通信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状)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通信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状)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宋嘉吉)

1. 2022 年展望:投资向需求驱动演进,开启“通信+X”

回顾 2019-2021 年,通信行业的投资主要以下游的运营商/云计算厂商/通信设备厂商等 产业巨头的资本开支导向为主,衍生了诸如 2019 年 5G 产业链、2020 年数据中心产业 链等投资逻辑。本质上是基于通信行业上市公司集中于产业链中游,在下游行业需求 升的背景下,业绩受益较为明显,需求宽松也有望带动整体估值中枢的提升。 2021 年,通信板块整体仍处于低谷,持仓创历史新低。

究其原因: (1)通信行业景气度和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集采节奏相关,2021 年,尤其是上半年行 业建设节奏有一定延迟和放缓,运营商投资周期的拉长降低了行业增长斜率; (2)通信公司大部分处于中游制造,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缺货,加深了市场对于 中短期业绩的担忧; (3)汇率、海运价格波动以及海外疫情的影响,导致出口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 受损。 (4)5G 应用亟待突破,缺乏爆款导致市场对需求侧加深。

但是在 2021 年下半年,我们也可喜发现了行业的一些变化: (1)部分上游涨价陆续向下游传导,中游“卸力”,2021 或成为中期毛利率低点; (2)海外云厂商资本疫情后持续提升,同时受益于元宇宙等催化,资本开支有望在 2022 年进一步向好; (3)受疫情等影响,虽然运营商等行业集采进度有一定放缓和推迟,但很多通信制造业 公司凭借“电信级”产品的竞争力,陆续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新能源、绿色基建 等方向有所斩获; (4)物联网、光通信、汽车电子等相关制造业均保持持续大幅增长,行业景气高企,未 来持续高增,通信作为信息化基础,不可或缺。 总结 2021 年通信行业关键词:上游涨价、应用缺失、底部横盘、生机隐现。 展望 2022 年,我们认为,通信行业有望逐步走出有资本开支驱动的行情,转而走向以 多样化应用需求为主驱动的新蓝海。

因此,2022 年的通信行业投资方向不同于前几年,而“X”计划所指向的物联网、元宇 宙、新能源等新的行业方向已然诞生了诸多良机,从而带动整个通信产业链逐步走出低 谷。结合当前情况,本篇我们主要就当前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可预期的增长点进行分 析,主要聚焦于物联网(智能汽车)、新能源、元宇宙以及基础设施和运营商。

2. 2021 年:通信筑底之年

回首 2021 年,通信行业走过了艰难的筑底之路,第一季度,受到 5G 建设节奏放缓影响, 通信行业呈现出关注低,估值低,机构持仓低的三低现象,行业整体走势不断探底。

进 二季度,随着“高端专网通信事件”的发生,行业内多家上市公司计提较大规模减值, 对行业的整体利润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随着物联网这一高景气赛道的出现,通信 出现了一定的反弹筑底迹象,但是二季度物联网行业受到成本传导滞后等因素影响, 在利润端表现欠佳,因此在后段有所回调。进入三季度和四季度,通信行业终于进入了 筑底回暖之路,受到新一轮 5G 建设启动,物联网业绩验证,双碳下绿色通信产业迎来 估值重构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通信行业在近期热点频传,物联网,绿色通信标的都走 出了一轮上升行情,也代表了行业景气度,关注度,估值水平的筑底。

从业绩层面来看,行业全年营收持续稳健增长,二季度受到高端通信事件影响,为全年 行业净利润低点,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上游成本提升不断向下游传导,以及减值事件 影响减退,行业利润水平筑底回暖。

2.1 行业营收规模稳健增长

进入 2021 年三季度,随着 5G 基站招标建设工作的开始,叠加物联网等高景气的强劲 长和运营商在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速的放大,同时由于去年疫情下的整体低基数,通信行 业的整体营收依旧保持了强劲增长。通信行业 21Q3 收入同比上升 16.9%,剔除中兴、 联通收入同比上升 21.7%。

21Q3 增速有所回暖,预计四季度将随 5G 建设推进而加速。剔除中兴通讯、中国联通 后,21Q3 行业收入同比上涨 14.0%,而 21Q2 全行业收入同比上涨 15.4%。我们看 行业收入同比增速在 21Q2 下滑后出现了一定程度回暖,主要原因是 20Q2 正值 国内 5G 建设加速期,而 21Q2 则是国内 5G 建设的淡季,带来明显的基数差异。随着 三季度新一轮 5G 建设启动,相关设备侧业绩将会逐步释放,行业逐步重回增长轨道, 随着 5G 基站建设陆续,眺望四季度,我们认为通信行业景气度将会筑底向上,底 部向好。

2.2 专网事件影响减退,价格传导顺利,三季度行业盈利回暖

21Q3 利润出现筑底反弹态势,专网通信事件影响减弱,原材料价格向下传导。样本公 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 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 238.9 亿元,同比降低 12.3%。剔除中兴、联通,2021 上半年通信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6 亿元,同比降 低 34.7%。而从季度数据来看,2021Q3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06.6 亿元,同比降低 6.9%;剔除中兴、联通,2021Q1 通信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 72 亿元,同比降低 20.9%。

从三季度结果来看,专网通信事件的影响正在减弱,相关企业计提正在有序进行中,预 计对明年业绩造成的影响较小。同时,以物联网模组,PCB 厂商为代表的产业链中游公 司,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旺盛,顺利将上游涨价传导至下游客户,实现了利润的较快增 长。我们认为,进入四季度,随着 5G 基站建设进入加速期,同时物联网,绿色通信等 板块业绩加速释放,行业利润有望继续回暖。(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 费用控制到位,经营方式持续优化

前三季度通信行业持续改变营销策略,降低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平稳。(1)毛 利率:上游原材料涨价与向下游传到成本之间周期有一定滞后性。(2)销售费用:线上 营销渠道逐渐完善,销售费用率下降。

3. 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底层血脉

3.1. 物联网迎来“黄金十年”

回顾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根据 Canalys,2011 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 PC, 全球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 而根据 IoT Analytics,2020 年底全球物联网 连接数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17 亿个,并在 2021 年进一步大幅增长。展望 2022 年,物联网连接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并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蓬勃发展,开启黄 金十年的发展道路。

运营商重视物联网发展,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持续高增长。5G 时代 B 端应用是运 营商的重要发力方向,有望为运营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打开新上升空间,三大运营 商对物联网均保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2019 年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超 过 12.3 亿,同比增长 62%,其中中国移动连接数达到 8.84 亿。距离 10 亿仅一步之遥。 从收入上看,物联网业务收入持续高增长。2019 年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实现 88.45 亿营 收,同比增长 17.5%,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实现 30.4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45.7%。运 营商的支持将有利于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1)连接数量上,根据 Gartner 的预测, 2017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达到 83.81 亿台,预计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 204.12 亿台。根据爱立信的统计,物联网连接数将 3 倍于移动互联网的增速,其中局 域网链 CAGR 将保持 18%的增长,广域网产业链(包括蜂窝和 LPWA)CAGR 将保持 26% 的增长。(2)市场规模方面,根据 IDC 的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 2014 年的 6558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CAGR 17%)。Gartner 预计,物联网终端市场规 模将达到 2.93 万亿美元,保持年均 25-30%的高速增长。

3.2. 物联网产业链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芯片 AIoT 设备里的芯片主要有通信芯片、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安全芯片等。目前国内 物联网芯片产业随伴随连接数增长,芯片需求水涨船高,叠加全球晶圆产能趋紧,导致 芯片缺货涨价,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 5-10 年持续增长。

在全球蜂窝物联网芯片解决方案上,高通份额仍高居全球第一,拿下接近一半的出货份 额,其次是华为海思,其中 NB-IoT 芯片贡献了海思超 9 成的出货比重。第三名是紫光 展锐,也是 TOP5 中唯一年增量超 100%的厂商。

模组 无线通信模组是物联网感知层与网络层的重要连接枢纽。将基带、射频、定位芯片、PN 型器件及阻容感元器件等材料集成于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的功能模块,通过标准化接口向 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2020 年蜂窝物联网模组总出货量达到 2.65 亿片,其中主要以 4G 和 NB-IoT 模组为主。 根据 Counterpoint 的数据,4G LTE 模组贡献了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一半份额,其中 Cat.1 模组快速增长是 2020 年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 NB-IoT 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基本 贡献了 1/3 的出货量市场份额。

近年来,物联网连接数大幅增长,得益于物联网模组价格不断下降,提升商用化进度。 价格是物联网发展史上重要一环。在通用模组时代,各厂商之间产品区分度小,下游客 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拥有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厂商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出货量级 的持续增长,反过来又强化了其与上游芯片厂商的关系,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优先拿到芯 片,进而形成正循环。价格的持续下降,为整个物联网不断扩大商用规模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也对芯片/模组等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下游客户对于产品 性价比的重视,各个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会直接兑现到订单份额上的差异。

细分领域,以蜂窝通信为契机,向软件算法等领域渗透,蛋糕不断扩大。模组厂商在硬 件和通信领域具备明显优势,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是物联网基础功能,模组 厂商可通过通信作为抓手,向操作系统、软件、算法等领域渗透,在提供蜂窝通信的同 时,一揽子打包客户其他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模组厂商不再是单纯的硬 件提供商,而是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面更加广泛,蛋糕不断扩大。我们预计在某 些高景气细分领域模组厂商将率先实现渗透突破。

2021 年,芯片短缺严重,价格上涨较多,头部厂商需求爆发,原材料备货明显提升。 物联网行业进入爆发期,头部厂商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 2020 年收入增速均超 50%, 2021 年仍在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头部厂商因为规模较大,采购芯片的价格和量拥有一定优势,市场份额可能在 2021 年 加速洗牌,向头部公司集中。 从毛利率上看,物联网厂商今年均有一定承压。我们整理了物联网厂商过去五年的毛利 率情况,物联网厂商在今年均出现了毛利率下滑的现象,而各大厂商营收均实现了不同 程度的正增长,行业景气度在持续提升,但受制上游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因素,毛利 率水平出现下滑。

国内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占率低,智能控制器外包成趋势,国内厂商借疫情控制较好 的红利蚕食高端市场,行业天花板较高。智能控制器呈现出行业规模大,但是集中度较 低的整体局面。但目前国内控制器代表企业,拓邦股份、和而泰等的营收规模均在百亿 以下,在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份额均为个位数,远未达到垄断规模, 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智能控制器市场主要是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和终端产品 厂商研发自制。随着终端产品厂商竞争越发激烈,终端厂商对专业化要求提高、成本管 控加强,正逐渐将智能控制器外包给专业厂商生产,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场份额仍有 充足提升潜力。

4. 通信遇到新能源,双碳大背景下的大机遇

当前全球双碳已达成共识,节能减排及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大趋势。通信作为新基建基 石,本身也是能耗大户,据工信部估计,2035 年中国数据中心和 5G 的碳排放总量将达 2.3-3.1 亿吨,约占中国碳排放量的 2-4%,相当于目前两个北京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为使“双碳”目标如期而至,各地政府对如能耗已有明显限制,如对数据中心 PUE 值愈加严格的监管,包括探索海底数据中心建设等趋势,通信+新能源这块创新的土壤将在 未来较长时间内成为关注的焦点。

同时,进入 5G 时代以来,随着 5G 基站建设推进,5G 基站的高能耗问题也愈发凸显。 根据我们草根调研情况,5G 单站功耗是 4G 单站的 2.5~3.5 倍,AAU 功耗增加是 5G 功 耗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5G 信号传输距离短于 4G,基站覆盖面积变小,需要部署更 多的基站,这进一步增加了 5G 基站的总耗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预 测,5G 宏基站数量约为 4G 基站数量的 2 倍以上才能覆盖 4G 的范围。基站主设备主要 由 BBU 和 AAU 组成,AAU 即 4G 时代的 RRU+天线,与 4G 相比,5G-AUU 随着业务负 荷率的上升而能耗猛增。

4.1. 制造业为魂,把握海上风电历史级机遇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球风电装机速度全面提速。2020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 93GW, 同比 2019 年增增长 53%,而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目标,风电装机速度在未来十年中 至少需要提高两倍。2020 年中国和美国贡献了全球新增装机的 75%,而累计装机量也 达到了全球的一半。全球风电总装机量达到 742GW,按此装机量计算,每年可以减少 11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南美洲的碳排放量。全球风电装机量已经是十年前的近四 倍,风能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源之一。

海上风电持续高增长,我国装机量持续爆发。根据 GWEC 的数据,海上风电过去 20 年 实现了高速发展,尤其是近 5 年,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海上风电逐渐凸显优势,过去 5 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从 2015 年的 3.4GW 升至 2020 年的 6.1GW,接近实现翻倍。 在双碳大背景下,海上风电作为我国重要可再生资源,受到重视程度持续提升,2020 年 全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 3.1GW,占比超过 50%,预计 2021 年装机量还有大幅度 提升。整个海上风电景气度持续向上。

海上风电壁垒高难度大,龙头厂商优势明显。海上风电建设难度远大于陆上风电场,难 点在于风险高、高度高、精度高,建设成本通常是陆上风电场的 2-3 倍。其中重要的成 本项目包括设备、线缆和工程。

海上风电工程费用较高体现了建设的难度,能够参与海上风电 EPC 的竞争者屈指可数。 海上 EPC 能力需要风电安装平台的支撑。全球海上风电平台于 2002 年左右开始发展, 我国早期海上风电项目通过起重船施工,对设备重量和体积都有要求,且效率较低。2013 年我国正式启用了第一台海上风电平台,2015 年达到 5 座,后续风电安装平台逐年增长。

4.2. 绿色数据中心趋势明显,“制冷”和“可再生”是主要突破口

2018 年全 球数据中心总耗电达到 205TWh,占当年度全球总用电量的 1%,能耗成本不容小觑, 落实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和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不仅已成大势,也是企业和国家的一场双赢。 诸多国际互联网巨头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上以初见成效,Google 已于 2007 年依靠购 买可再生能源和高质量碳抵消项目实现碳中和,又于 2020 年 9 月提出 IDC24/7 零碳 运营管理计划,即所有数据中心实现以小时单位实时可再生能源供电,并创立零碳电力 占比和二氧化碳减排量指标来度量进展,降低能源成本。

信息披露持续完善,进一步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国际上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和能源 数据信息披露较为完善,但颗粒度仍有所差异。整体来看,披露信息一般包括最近几年 的数据中心能效(PU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电力消耗总量。部分企业还能提供水资源 利用率(WUE)和区域电网能源结构等信息。数据中心运营商也正逐步完善信息披露。

Equinix 是当前在数据中心运营商中披露较为完善的企业之一,公布了用电量、可再生能 源使用比例、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1/2)、碳排放强度等内容。 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自 2013 年至今,国家层面发布引导绿色 IDC 建设、限制 IDC 排放的文件已 20 份有余,决胜“双碳”目标的决心不可阻挡,综 合来看,国家政策主要手段为督促提高数据中心效率,降低数据中心 PUE,坚持资源环 境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适宜, 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进行建设,鼓励采用液冷,高压直流、微模块以及虚拟化、云计算 等技术和方案。

“可再生”、“制冷”成突破口,新典范如日方升。当下降低数据中心 PUE 的手段大致分 两类,一类是提高运营中可再生能源的覆盖率,减少传统化石燃料消耗,以达到减排目 的;另一类是采用新的制冷技术或方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压低散热需求带来的 能源耗损。我国可再生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将显著降低碳 排放,瞄准可再生和制冷两个突破口,各新型 IDC 典范各显神通,在这场双赢战里响应 政府要求,打好节能降本基础,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4.3. 能力延伸,进军储能、逆变器等高景气赛道

通信行业本身系能耗大户,产业链部分企业在布局传统通信业务外,有对相关配套进行 能力延伸的机会。包括基站侧电源、储能配套,节能温控等,部分企业本身在电池、电 控、电机等领域具备一定布局,能够较好地切入新能源赛道,其次,通过外延并购的方 式进入相关领域,进一步扩大能力圈和服务能力也是常见趋势,重点关注在新能源领域 已形成一定规模及业务能力的企业。 5G 基站建设带动通信储能增量需求。相比 4G 基站,5G 基站建设从建设数量到功耗上 都将翻倍增长,对备用电池容量提出更高要求。假设:(1)单个 5G 基站功耗约 3700W; (2)备电时长 4 个小时;(3)2020 年后新增基站均配备储能,根据我们测算 2021-2025 年全球将新建 5G 基站 120、170、130、100、80 万个,带动通信领域储能需求 17.8、 25.2、19.2、14.8、11.8Gwh,需求空间大。

掌握底层技术,业务有望持续发散

拓邦股份是国内领先的专业智能控制器系统解决方案厂商,已构建围绕智能产品提供电 控、电机、电池、物联网平台的“三电一网”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在家电、工具、 工业和新能源四大行业。公司在锂电领域实现了长期的积累,以定制化解决方案快速打 开市场,聚焦储能、绿色出行,结合“电池+电控+物联网平台”的综合优势,具备了从 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到物联网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力。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家 庭储能、备电和轻型动力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

派能科技以中兴派能为前身,自 2009 年成立以来,10 余年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 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公司产品主 要集中在家用储能和通信备电两个领域,与多国集成商巨头绑定,渠道广布各大洲十余 个国家。公司产品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模块化、智能化等技术优势,主 要产品通过国际 IEC、欧盟 CE、欧洲 VDE、美国 UL、澳洲 CEC、日本 JIS、联合国 UN38.3等安全认证,并符合 REACH、RoHS 和 WEEE 等环保指令要求,是行业内拥有最全资质 认证的储能厂商之一。公司通过基站配套储能切入市场,逐渐成长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是通信行业能力延伸的典范。

5. 元宇宙大时代,信息基建爆发的全新动力

元宇宙是当前科技领域最为火热前沿的方向,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从功能层面理解,元 宇宙是一个承载虚拟活动的平台,用户能进行社交、娱乐、创作、展示、教育、交易等 社会性、精神性活动。元宇宙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消费内容、公平的创作平台、可靠的经 济系统、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元宇宙能够寄托人的情感,让用户在有心理上的归属感。 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体验不同的内容,结交数字世界的好友,创造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易、 教育、开会等社会活动。

透过表象,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可信地承载人的资产权益和社交身份。这种对现实世界底 层逻辑的复制,让元宇宙成为了坚实的平台,任何用户都能参与创造,且劳动成果收到 保障。基于此,人们在元宇宙的劳动创作、生产、交易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劳动创作、生产、交易没有区别。比如用户在元宇宙中建造的虚拟房子,不受平台限制能够轻松交易, 换成元宇宙或者真实宇宙的其它物品,其价格是由市场决定。

我们之所以在当前关注元宇宙方向,是因为“BAND”四大赛道近年来均发生了边际变 化,目前从技术的供需层面都逐步支撑元宇宙的降临。具体而言,区块链 DeFi、NFT 赛 道快速迭代,从早先的币圈与链圈之争进化为逐步链接真实世界,且通过 DeFi 构筑金融 模型,使更多的人和机构开始接受这种虚拟资产范式;游戏行业探索出了以用户创作主 导,经济系统为核心的 Roblox 模式,游戏 UGC 模式广受市场认可;5G 基站、AIoT 大 规模建设,大规模 IDC 数据中心的落成以及“东数西算”的推进,在网络数据传输、算 力上为元宇宙新时代提供了基础;新一代 VR 设备实现使用体验广受好评,销量迎来增 长,显示技术从 3D 向全真演进。

5.1. 区块链 Blockchain——全球化清结算平台,构建元宇宙经济体系

区块链技术能为元宇宙提供价值传递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经历了从单一的去中心化 账本应用向着虚拟时空的价值传输层进化,目前已经实现了一个虚拟世界价值传输的样 板。凭借开源的应用生态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区块链应用快速发展和繁荣,在全球范 围内掀起快速迭代。过去几年加密资产经历了大幅价格波动,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与 Token 的态度迥异,但单从创新而言,智能合约、自动做市商机制、跨链、二层网络等 层出不穷。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再到近期火热的 DeFi 和 NFT,区块链技术展示了其作为 跨时空清结算平台的高效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NFT 的出现,实现了虚拟物品的资产化。NFT 是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非同质化资产, 不可分割且独一无二。非同质化资产的特点在于不能进行分割,且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恰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大部分资产都是非同质化的。NFT 能够映射虚拟物品,成 为虚拟物品的交易实体,从而使虚拟物品资产化。可以把任意的数据内容通过链接进行链上映射,使 NFT 成为数据内容的资产性“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内容的价值流转。通 过映射数字资产,从此装备、装饰、土地产权都有了可交易的实体(可见我们此前的报 告《NFT》对 NFT 机制的详细描述)。

NFT 可以成为元宇宙权利的实体化,如同实体钥匙一般。程序能够通过识别 NFT 来确 认用户的权限,NFT 也能够成为了信息世界确权的令牌。这将实现虚拟世界权利的去中 心化转移,无需第三方登记机构就可以进行虚拟产权的交易。NFT 提供解决思路本质上 是提供了一种数据化的“钥匙”,可以方便地进行转移和行权,且一系列相应权限可以存 在于中心化服务或中心化数据库之外,大大增强了数据资产交易、流转的效率,且流转 过程完全不需要第三方参与。

元宇宙中权益 NFT 资产化能够促进权益的流转和交易。这种特点可以让元宇宙中的任何 权利轻松实现金融化,如访问权、查看权、审批权、建设权等,方便这些权利的流转、 租用和交易。NFT 虚拟资产交易从今年年初热度开始急速上升,目前月均交易额在 3 亿 美元左右。用户创作的虚拟作品 NFT 总市值在快速增长。

5.2. 游戏 Game——沉浸于虚拟时空,从开放世界游戏到元宇宙

游戏是元宇宙的呈现方式,它的交互灵活、信息丰富,为元宇宙提供了创作平台、交互 内容和社交场景。电子游戏的趋势包括用户创作主导、IP 联动增强、社交场景化,站在 元宇宙的视角,游戏为虚拟世界提供了丰富的 IP 内涵,这本身是一种导流和垂直社交场 景构建,也改变着人们对虚拟世界的观念。

开放世界游戏让玩家可以自由地探索虚拟世界,带来沉浸感。无论是在 GTA 的洛圣都, 在上古卷轴的天际省,玩家可以自由探索世界中的细节,从非线性叙事中获得虚拟世界 的沉浸感。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为玩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探索空间,多 人在线的设定使得游戏本身的社交属性突显,已成为众多 80 后的青春记忆,刷副本有 时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是参加特定社会活动。

沙盒游戏在开放世界游戏中加入了创造元素,玩家可以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 世界里,玩家能够将世界改变成任意想要的样子。以最流行的沙盒游戏《我的世界》为 例,玩家可以在一个随机程序生成的 3D 世界内,以带材质贴图的立方体为基础进行游 戏。游戏中的其他特色包括探索世界、采集资源、合成物品及生存冒险等,玩家可以按 照自己的意愿,对游戏世界进行改造。 UGC 生态是《我的世界》的核心,为游戏带来了长期生命力。游戏的配套工具很大程度 上降低开发门槛,使得更多用户游戏内容的开发。目前已有超过 4 亿的注册用户,1.2 万支开发团队和超过 5.5 万份优质内容。

5.3. 网络与算力 Network——5G 与 AIoT 为基石,云游戏趋于成熟

纵观通信发展史,传输速率的提升一直是主旋律,5G 的三大特性为应用创新提供了极 具生命力的土壤,但截止目前仍未出现属于 5G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云游戏近年来也实现了高速发展,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科技领域之一,伴随通信制式的持续升级, 云端游戏已经成为现实。通信网络和云游戏的成熟,夯实了元宇宙网络层面的基础。

5G 为次时代应用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 年是中国 5G 商用元年,2020 年 5G 建设 进程大幅提升,仅中国全年新建开通 5G 基站超 60 万个。5G 时代网络主打超高速、低 延时、海量连接、泛在网、低功耗,能在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大 规模设备连接能力。5G 的三大特性,能够支持各种应用创新,诸如云游戏,可通过 5G 传输,在云端完成渲染,以超低时延帮助用户获得媲美本地主机的渲染质量。 固网进入千兆时代,网络进一步夯实。随着三大运营商全面启动支持 WiFi6 的千兆 WiFi 网络升级,固网正式进入千兆时代。运营商正加速推动 WiFi 向 WiFi6 升级,加快实现家 庭千兆业务的迅速普及。固网和无线的螺旋式升级,使得整个网络传输速率和质量得到 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5.4. 显示 Display——虚拟现实 VR 终成熟,元宇宙展现方式升级

内容的展示和呈现至关重要,除上文提到的通信网络及云算力的发展,实时音视频类技 术也在迅速发展,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速准确性。此外,超高清及 AR/VR 设备也实现了持续迭代升级,用户已经可以获得较为优秀的沉浸式体验。传统区块链游戏展示效果 普遍很差,甚至无法提供接近普通游戏的体验效果,以虚拟现实为主的呈现方式,目前 已有爆款游戏问世,预计也将成为元宇宙的主流呈现方式。内容呈现相关软硬件技术的 成熟,打开了通往元宇宙的大门。

VR 游戏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正处于加速向上发展期。《半条命:Alyx》是 Valve 潜心 开发四年的 VR 大作,于 2020 年 3 月 24 日正式上市。上市首月,其在 Steam 平台的用 户活跃指数便轻松突破两万,成为名副其实的杀手级应用。该作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IGN 直接给出 10 分的满分评价,评分网站 Metacritic 上也为改作打出 VR 领域前所未有 的高分 93 分。该作逐渐成为 VR 领域的破冰应用,打破了原有硬核内容匮乏——硬件销 售萎靡——内容厂商不敢投钱制作的恶性循环,将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AND 分别代表了区块链、游戏、网络和展现,分开来看,区块链的高速迭代,沙盒游 戏逐渐成为主流,通信云计算等底层的完善,以及 vr 等技术的趋于成熟,为迈向元宇 宙时代提供了可能。元宇宙需要通信云计算作为支持,需要游戏为其提供内容,并 VR 进行呈现,借助区块链构建的经济体系实现价值的传递,四者紧密的交叉融合共同构建 了元宇宙。

5.5. 硬件和生态,当前元宇宙建设的两大核心

我们看到了元宇宙虚拟幻境+宏大场景的魅力,对 TMT 而言将是全新的预期。元宇宙硬 件和生态是两大核心点,硬件领域围绕通信和显示展开,包括通信网络、云计算相关数 据中心建设、边缘计算、AR/VR 硬件设备、显示设备等,我们看到当前元宇宙项目基本 依赖于电脑手机等现有设备,距离真正的元宇宙还有一定差距,底层信息基建还有巨大 的提升空间,同时软硬件也势必将在长期进行迭代升级。 虽然当下离实现元宇宙的愿景尚有距离,但趋势已起,元宇宙或是下一轮科技创新的“集 大成者”,成为互联网的下一站。

6. 5G 建设稳步推进,运营商新业务迎新机

6.1. 5G 建设重回正轨,运营商资本支出稳健投放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大力构建以 5G 为中心的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基础设施,5G 相关资本支出为 502 亿元。截至 6 月底,中国移动累计开通 50.1 万站 5G 基站。中国 电信、中国联通资本支出分别为 268 亿元、288 亿元。同时中国电信继续与中国联通紧 密合作,新开通 5G 基站 8 万站,双方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 46 万站,实现了一线城市 覆盖及网络感知双领先。根据三大运营商开支计划,2021 年 5G 资本开支将达到 1850 亿元,较 2020 年增加 5.1%。工信部表示,2021 年我国将新建 5G 基站 60 万个以上, 相比 2020 年继续提速。 今年运营商的5G三期无线主设备招标已于八月全部完成,合计招标无线主设备达到72.2 万站,投资金额超过 580 亿元人民币。2020 年的二期招标中,运营商合计招标无线主 设备 48 万站,投资金额达到 700 亿元人民币。对比二期招标,三期多采购了近 50%的 无线主设备,彰显了三季度 5G 新基建的提速。

6.2. 5G 下 ARPU 值稳步提升,C 端业务加速成长

2021 年上半年,随着 5G 用户渗透率提升,三大运营商 ARPU 值均出现明显回升现象。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 ARPU 达到 52.2 元,同比增长 3.8%,扭转了自 2018 年 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电信移动 ARPU 达到 45.7 元,同比增长 2.9%,增幅较一季度进 一步提升;中国联通移动用户 ARPU 达到 44.4 元,同比提升 8.5%,用户价值持续优 化。 C 端业务方面,三大运营商移动业务营收也呈上升趋势。截至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 2925亿元;中国电信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 933亿元,同比增长 6.9%; 中国联通移动业务收入达到 821 亿元,同比提升 7.3%,增幅创 2018 年全年以来新 高。

6.3. 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铸造万物互联网络

在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发展大背景下,数字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全球 移动通信系统协会 (GSMA) 估计,到 2025 年,全球将有 140 亿个物联网连接,其中 三分之一来自中国。GSMA 首席技术官 Alex Sinclair 表示,中国在大规模部署基于移动 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性物联网解决方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 2021 年 9 月,工信部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明确国内物联网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到 2023 年底,物联网连接数将突破 20 亿。

6.4. B 端业务高速发展,5G 应用整装待发

2021 上半年,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数达到 1,553 万家,较上年新增 169 万家。政企市场收 入达到 731 亿元,同比增长 32.4%。中国移动将持续着重打造“5G 样板房”:充分发挥 5G SA 网络大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特点,聚焦工业互联网、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 携手行业头部客户,打造多个领域的商用案例,依托标杆项目转化为收益。 2021 上半年,中国电信政企市场收入达 501 亿元。中国电信主要聚焦在政务、金融、 工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通过致远、比邻、如翼三种模式打造定制化服务,提升传统行 业客户的运营效率。目前,智慧工厂、矿山、港口、电网、城市等一系列标杆项目已在 全国多地复制开展。 中国联通 2021 上半年政企市场收入达 280 亿元。中国联通主要推进 5G+垂直行业应用 的发展,依托 5G 行业专网、MEC、行业平台、定制服务、终端 5 大组件全面推进 5G 应用规模发展,灵活满足 5G 行业客户需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6.5. 展望明年,为什么运营商有望迎来上涨空间

在当前时点展望明年,我们认为运营商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我们的观点主要基于三点原 因,第一,5G 基站相比 4G 基站,拥有更长的折旧周期。随着运营商 5G 基站建设进入 平缓期,运营商的折旧开支将逐渐减少,从而提高运营商的利润率。第二,随着 700M 网络逐步建成,单个基站能够覆盖的范围更广,从而在提高 5G 覆盖率的同时,能够减 少网优网规成本。第三,当前运营商在 5GB 端应用探索不断升入结合运营商原有的 IDC, 云计算等 B 端业务,运营商有望在 B 端打开营收增长的新曲线。综上,B 端业务发力带 来的营收增长结合 5G 折旧减少,700M 维护成本降低等带来的利润率增厚,运营商有望 在 2022 年以及接下来的 5G 周期内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7. 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2022 我们的投资策略将重点从投资驱动转向应用需求驱动,在“双千兆” 目标的驱动下,5G、固网投资螺旋式升级,总体保持平稳。与上一轮 4G 创新周期相似, 基础设施建设到达一定水平后,更多会关注应用的兴起,而当初正是手游、短视频的崛 起带动了 4G 网络的持续投入、完善。

展望 2022 年,通信、计算、存储作为信息化的三 大基石,在智能汽车、物联网、元宇宙、数字孪生等领域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 过去 20 通信行业练就的“电信级”产品制造能力将使部分企业具备一定制造业平台 的意义,例如中天、亨通在各类线缆、材料端的创新、落地;英维克在各类散热场景的 推进等。简言之,若将通信局限于运营商投资,行业空间将持续受限,而跨领域的 5G 应用赋能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