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上是我的重要评判标准

2019-07-15 16:10: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上是我的重要评判标准,如果您想了解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上是我的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上是我的重要评判标准,如果您想了解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上是我的重要评判标准,请往下看。

我省“双创打算”瞄准“真项目”、盯紧“卡颈项”
把人才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14日,2019年江苏省“双创打算”答辩评审在南京结束。当天共有1847名海内外人才参加答辩,依照答辩结果将获得最高500万元、最低50万元的资金支持。今年的评审在资助重点、资助结构、遴选方事淙方面举行改革,更加注重创业类人才和全职引进人才,看重企业进展前景,聚力引进资助“卡颈项”领域人才。

714位“海归”首站挑选江苏

今年“双创打算”3月启动以来,在操纵申报数量的前提下,仍有4493人申报,较去年增加927人,增幅达26%,竞争相当激烈。经地点和部门择优推举并经过资格审核2394人,其中双创人才943人、双创团队91个375人、双创博士1076人;91.7%的人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记忆,其中714人从海外归来首站挑选江苏创新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审航材2394人中,有547人无需答辩直截两脖认定进入打算。这也是江苏在“双创打算”中首醋裳?施认定支持。即对去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只要符合省“双创人才”申报条件的,直截两脖赋予1:1配套支持,别再举行重复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双创博士申报对象,博士毕业于世界前200强高校的,实行审核制,经认定后赋予支持,别再举行答辩评审。除547名直截两脖认定的人选外,当天共有1847人参加答辩评审,高端人才云集。双创团队中,由国内外院士领衔的9个,由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杰青等领衔的30个,由973、863等国家重点研发打算首席科学家领衔的3个。双创人卜市,企业引进人才占比85.4%,其中93.1%为我省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紧缺人才;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占比14.6%。双创博士中,参加现场答辩的560人,均为企业引进人才,90.7%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紧缺人才;有516名直截两脖认定的人才为世界前200强闻名高校全日制博士毕业生。

“双创打算”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邱志明讲:“江苏的产业基础好,这次参加答辩的项目质量很高,有点项目在国际国内都处于率先地位。”

选出“真干事”的好项目

本次答辩评审的评委阵容强大,高手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366位专家评委,既有“两院”院士等学术大咖,又有知名企业家、风投专家等业界大拿。其中技术专家、事业单位负责冉踩264人,“两院”院士、闻名高校院所负责人37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62人,累计占75.4%;风创投机构72人,均有8年以上本行业领域工作记忆,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等高管55人,占76.4%。

担任评委组长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他告诉记者:“是别是‘真干事’的项目,能否把精力放在江苏省高质量进展上是我的重要评磐彡准,杜绝资金被套取,幸免包装过度的项目,为江苏省的进展把好关。”

在评判方式上,本次评审坚持客观评价(差别多条件评价)和主观评审(专家评审)相结合,分不按50%计入总分,减少主观占比。客观评价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关于创业类和企业创新类人才,将本人出资金额、企业所付薪酬、人才获市县资助事情、推举单位评级事情等纳入评价范围,更好对接地点、行业进展需求。主观评价综合思量申报人才、引进单位、实施项目等因素,以等级分为主、标准分为辅,尽大概减少主观评判自由裁量。

聚焦“高精尖缺”人才

环绕贯彻降实“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突出提升人才资金绩效,让人才资金更加精准地用到“刀刃”上,今年“双创打算”突出资助重点并优化资助方式。

在资助重点上,聚力引进资助“高精尖缺”“卡颈项”领域人才,优先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创造业、地点优势特色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更加注重创业类人才和全职引进人才,别断提升人才集聚度和产才匹配度。统筹项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严格把握评审标准,进一步提高资助项目质量。

在项目总金额固定的事情下,本追失持更多人才、支持重点人才的原则,优化资助结构,便于更大力度吸引集聚人才、支持人才进展。然后实施省“双创打算”500万元、300万元重点资助,并且适当压缩100万元资助人数,提高50万元资助人数。

“既希翼为人才‘锦上添花’,更注重为人才‘雪中送炭’。”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双创打算”对人才的支持,往往在最关键处、最关键事,突出解决人才的“第一口奶”“第一桶金”咨询题,关心他们渡过难关。

江苏还将注重跟进支持,对来苏五年内的人才,符合条件的,还可申报省“双创团队”,然后赋予更大力度支持;创业类人才创办的企业新引进人才,符合条件的能够然后申报双创人才,赋予持续支持,助推人才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记者 郁芬 实习生 孙琳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