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造林、保土、净水”---行动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

2020-08-27 15:08:50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造林、保土、净水”---行动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大家是否对“造林、保土、净水”---行动守护南水北调水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造林、保土、净水”---行动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大家是否对“造林、保土、净水”---行动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感兴趣呢。

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其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水库淅川县境内部分水域亦属于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部分。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2014年以来,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北方地区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提供了北京和天津70%以上的城区用水,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成为北方地区超过5500万居民的生命水源地。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14.jpg

淅川远景。摄影:杜卿

淅川县因水库、因丹江而引人注目,水质保护成为淅川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其他地区相比,这是一座饱受土地石漠化危害的河南西南部小城:长年缺水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历史上低水平的农业实践带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残留伴随石漠化的泥沙,随雨水流入丹江口水库,更是直接威胁水体安全。

淅川是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有着内陆次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过渡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黑鹳和白鹤等珍稀水禽。另外,这里还是丹江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净水器”,直接关系着京津冀地区家家户户用水取水安全。丹江水清不清,关键要看淅川的山绿不绿。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20.jpg

丹江流域及丹江口水库区位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24.png

托盘种植。图片来源:TNC

你会看到,当地的护林员们肩挑人抬,一袋土一袋土往山上搬运;没有水,他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分级提灌。为了增加土壤的储水能力,他们还发明了“酒瓶滴灌”浇水法,即为每一棵树浇透后,把一个装满水的酒瓶倒插在树根旁的土壤里,让水慢慢渗入地下。一年又一年,大家眼瞅着家门口的“石头山”披上了“绿新装”。护林员们说,造一片、护一片,林子才能活一片、绿一片,丹江水才能清一点、甜一点。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27.jpg

淅川县内岵山植被种植修复前。图片来源:TNC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30.jpg

淅川县内岵山植被种植修复中。图片来源:TNC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34.jpg

淅川县内岵山植被种植修复后。图片来源:TNC

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

(1)丹江口库区周边石漠化土地调查。通过遥感数据和现地调查,在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研究丹江口库区周边土地石漠化情况并根据严重程度和自然条件进行分类。

(2)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方案设计。以科学为基础,探索和开发不同类型石漠化土地的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方案。

(3)建立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示范点。根据设计方案,在不同试点区域建设总面积超过200亩的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示范区。

(4)项目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评估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在降低水土流失方面的成效。

(5)建立石漠化土地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推广合作平台。运用试点示范经验,支持本地政府、自然保护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将农业绿色转型技术推广到库区周边超过10000亩的石漠化土地。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43.jpg

工作人员在淅川县大石桥乡刘家泉村坡耕地开展迷迭香的试点种植。此为种植前对坡耕地土壤进行取样。图片来源:TNC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46.jpg

迷迭香种植区域。 图片来源:TNC

微信图片_20200827150949.jpg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迷迭香田进行土壤监测等工作 。摄影:杜卿

项目实践:

绿色农业探索---

(1)丹江口库区周边农村产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在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搜集不同产业模式的污染背景数据。

(2)农业绿色转型技术方案设计。以科学为基础,探索和开发适宜的农业绿色转型技术方案。

(3)建立农业绿色转型技术示范点。根据设计方案,在试点区域建设面积为200亩的绿色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区。

(4)项目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评估农业绿色转型技术在减少面源污染和降低水土流失方面的成效。

(5)建立农业绿色转型技术推广合作平台。运用试点示范经验,支持本地政府和农业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培训、创建合作社和建立新型产业链等方式将农业绿色转型技术推广到库区周边9个乡镇超过20000亩农业土地。

产业变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给淅川人民最为直观的变化,而漫山翠绿、一渠净水,是我们对淅川和丹江口水库的期待。未来,如何在不牺牲库区与水源涵养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持续改善周边社区生计,让经济可持续发展,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保护管理职能部门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00827151353.jpg

丹江鸟类 。图片来源:TNC

TNC河南丹江项目介绍:

2018年1月31日,河南省林业厅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签署首期为期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2018-2020),以南水北调取水口的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合作示范点,采用“政府监督、公益参与”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修复/重建、构建面源污染防控机制、关注库区及周边流域内贫困问题,以及开展自然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为河南省及全国重要的水源地保护提供示范和经验。

(编辑:Nicola)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