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创新再生资源(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

2022-10-29 18:17:1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唐山创新再生资源(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唐山创新再生资源(河北唐

最近很多人关心唐山创新再生资源(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唐山创新再生资源(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6月中旬,冀东施工生产的最佳季节。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鹤兴废料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贵金属晶矿提炼车间的工人们在忙碌地工作着,他们将从冶金固体废物里提炼出来的金、银、铟等产品进行收集打包,准备销往东北、内蒙等下游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据董事长王俊英介绍,鹤兴是一家专门从冶炼固体废料中提取硫酸锌、氯化钾等化工产品的企业, 2019年,这家只有800多名员工的企业加工利用固体废料为82万多吨,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成为国内大型钢铁固体废料加工利用企业。今年以来,公司在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两个多月加工处理钢铁固废24万吨,月平均产量超过了去年水平,与此同时,公司开始向有色、化工行业固废加工利用领域拓展。

鹤兴公司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模式,成为唐山活化工业废弃物的典范。近年来,唐山有效盘活土地、建筑、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快由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转换,避免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顿挫”、“失速”现象,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提速不顿挫,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从2014年到2019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由6225亿元增长到7120亿元。2019年,唐山经济高开稳走、进中向好、提速突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890亿元,比上年增长7.3%,今年一季度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5.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市前列。

让矿业资产积淀迸发青春活力

仲春时节,华北大地百花盛开,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而影响的停工项目相继开工,而位于唐山市开平区的“唐山花海”更是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据开平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本是采煤塌陷区和“散乱污”企业聚集地,2018年8月,唐山打出一套拆、清、治、用 “组合拳”,用生态手段修复采煤塌陷区,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路树湖山”四大特色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完工,田园、文创园、记忆风情小镇等8大产业项目正在火热招商。以生态为前提、以产业为根基、以文化为涵养的唐山“城市后花园”正在加速崛起。

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因瓷而名,能源原材料工业一度占到唐山社会总收入的七八成,也成为遏制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一局面,2013年以来,唐山累计压减炼钢产能5689.8万吨、炼铁产能3280万吨, 2000多家污染企业整体退出,因此减少了上千亿元的生产总值和上百亿元的财政收入。如何填补这一巨大空白?唐山坚持眼睛向内,挖掘自身潜力,首先通过活化厂房、固体废弃物等资源,培育增值效应。

尾矿、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一度成为城市顽疾。唐山在资源化利用这些固体废物上做文章,培育扶持了一批钢铁及相关企业,对钢铁行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把黑色产业做“绿”。唐山古冶区在制作新型建筑材料、城市发电、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回填料、生产水泥和脱硫剂项目方面研发了一批专利技术,具备了规模生产、装备制造、技术输出等多重发展方向和潜力,每年利用固废近900万吨。迁安市被确定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2019年尾矿利用量达到2亿吨,同比2018年提高105%,冶金渣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增量和存量负增长。

大批工矿企业退出后,留下大量厂房等建筑物,唐山将这些建筑开发利用,发展餐饮旅游文化等产业。在启新水泥原址,唐山建设了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暨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原厂区的水泥窖系统、电厂等老建筑进行改造,将历史元素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形成两横三纵四街区五大主题体验区。目前,这里已吸引了创意办公、个人工作室、文玩、字画等企业达160余家,饭店、酒吧、蛋糕店等配套企业20家。唐山将开滦煤矿30多平方公里的矿产采空区改造成生态公园,将矿井改造成煤炭主题公园,不仅数百亿元的资产资源得到了重新利用,而且形成了上千亿元的产值效益。 唐山南湖原本是开滦煤矿采煤塌陷区,加上周边小企业废水的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塌陷区内黑水横溢,杂草丛生,蚊虫肆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多年对“散乱污”企业的治理和生态绿化人文景观建设,如今的南湖,已经成为集经典风景、生态功能、历史文化、城市活动、体育旅游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

让矿业资金积累助力二次创业

不久前,国产首台电子束芯片检测设备研发成功,交付中芯国际应用验证,拉开了国产芯片检测装备应用新篇章。

电子束缺陷检测设备,是唐山津西钢铁集团下属的东方晶源电子研发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唐山引导企业科学理性投资,鼓励钢铁等传统产业投资高新科技产业的结果。

随着钢铁、煤炭、水泥等产业的发展,唐山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部分退出传统产业的企业,也在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如果任由这些企业盲目投资,必将造成更大的产能和环境压力。唐山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整合、嫁接、改造、转型,点铁成金、二次创业引导资金投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唐山已经有上百家大型资源型企业投入千万元以上资金,转产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了整个社会投资的三成以上唐山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唐山迁安市的一家钢铁企业,在钢铁产业压减产能的形势下,公司董事长叶金宝审时度势,决定退出钢铁行业转产,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组织人员多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转型路径和科技支撑。经过多方调研学习,最终决定把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制剂作为转型目标。公司很快投资成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研发团队,投资近10亿元发展这一接续产业,开发出优生优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性病、传染病治疗等五大系列产品,产品已覆盖大半个中国,公司还同土耳其、印度、芬兰等代理商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个地区。这次抗击疫情保卫战打响以后,英诺特迅速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产品很快供应到湖北省河北60多家医院,成为保障抗击疫情物资供应的重要力量。唐山盛航环保机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钢铁压延转型而来的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短短几年就成为一家专业生产叉车、装载、挖掘等工程车辆系列配件产品得驰名企业,研发生产了叉车门架、滑道、横梁系列产品40余种,获得8项专利,被国家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内著名的杭州叉车、柳州重工以及享誉国际的韩国现代叉车、日本丰田叉车、德国林德叉车等著名企业都与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供应关系。

政府的积极引导,为企业资金找到了科学的投资渠道,将多年积累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二次创业。津西的集成电路、核电精密设备制造,燕山钢铁跨界转投锂电池新材料等项目,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唐山经济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让矿业人才积蓄走上盘活之旅

资源型城市经济在转型,人才人力资源也需要盘活重组。

唐钢微尔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冶金行业自动化提升和智能生产的企业,拥有100多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和两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近年来,由于冶金行业低迷,订单无法满足产能,面临发展困境。距离微尔不足十公里的达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子超薄导热片技术,在全球散热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拿到了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明专利,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工人和厂房设备,科技专利迟迟不能产业化。唐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得悉这一情况后,从中协调,2019年4月份,唐钢微尔公司与达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达创传导科技公司,达创的专利技术和微尔的技术工人优势实现了优化组合,一举打通了技术产业化的堵点和痛点,2019年11月,达创超薄导热贴片产业化项目顺利投产,到年底订单总额突破2亿元,目前正在谋划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预计2020年销售收入实现翻番。

人力资源的优化重组,为人才找到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也为普通职工找了新的岗位。唐钢开滦等大型企业积极发展非钢非煤产业,有效的盘活了人力资源。唐钢在产业转型中提出了“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发展思路,组建或新成立了唐龙(唐昂)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唐山惠唐新事业产业发展有限等20个非钢产业公司,近万名员工找到了新的岗位。截至目前,公司非钢总资产已达200亿元,非钢业务年收入也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开滦集团通过内部调剂解决压减产能后产生的富余人员,既为这些员工找到了出路,发挥了他们的技术专长,同时解决了部分单位技术工人不足问题。高级技师刘少辉在原工作单位林南仓煤矿关停后,2018年10月分流来到范各庄矿机电科,刘少辉在范各庄矿带领创新团队研发了8项创新项目,这些技术全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降低了维修员工的劳动强度,保障了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其中3项已申报国家专利。2019年,开滦稳妥推进去产能矿井员工分流安置工作,通过内部招聘等方式分流安置员工,5695多名技术工人全部在集团内部找到了新岗位,成为新工作岗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由煤炭采空区改造而成的南湖公园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由煤炭采空区改造而成的南湖公园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煤炭企业开滦转型建设的聚甲醇生产线。

冶金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医药产业,英诺特生产的医用试剂名列全国前列。

唐山百年老矿井改造成旅游观光项目。

百年启新水泥厂工业博物馆成了中小学生了解历史的课堂。

在全面退出生产的启新水泥厂厂址上建设的工业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