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

2021-11-05 10:34: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如果您想了解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请往下看。减少开药次数 方便基层看病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如果您想了解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请往下看。

减少开药次数 方便基层看病 推动分级诊疗
各地探索实施长期处方政策

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实施长期处方政策,患者在家附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以开到慢性病长期处方,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最长不超过12周。

近年来,随着慢性病人数迅速增加,长期用药处方的需求日益增长。几年前,根据有关政策安排,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开始探索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长期处方政策实施后,基层配药难、配不到药等问题得到缓解,患者规律服药,病情得到较好控制

“这一张处方,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10月28日下午,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到这里取药的黄艳华感叹。在罗湖试点长期处方之前,她每周都要专门请假,陪同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父亲到医院就诊开药。

长期处方也解决了罗湖区退休老人齐冰“攒药”的烦恼。过去,她每年去定居国外的女儿家。之前,要提前几个月混服替代性药物,把冠心病处方药一点点攒下来。

2016年9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下发通知,在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长期处方试点工作,黄艳华和齐冰一次能开到3个月的药量。

作为慢性病长期处方全国最早试点之一,5年来,罗湖区社康中心开具的长期处方量,从2017年的213人次急剧增长到2020年的1.25万人次,今年前10个月已达到1.76万人次。

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住处离镇卫生院较远的“三高”患者罗桂梅,再也不用每个月都去卫生院了。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对她的健康状况和病情控制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后,开出长期处方。因为病情一直较稳定,罗桂梅跑一次卫生院可以开到3个月的药量。

在蓬街镇10多万常住人口中,慢性病患者就有近2万人。蓬街镇卫生院院长朱贤呈说,长期处方政策实施前,这部分人群在医院最大开药量是1个月。长期处方政策实施之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

路桥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为民认为,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行长期处方有效减少了患者跑医院的次数,方便了群众看病,极大缓解了医院的疫情防控压力。

2018年4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慢性病连续处方制度成为医卫领域“最多跑一次”十大改革措施之一。全省11个地市相继出台具体措施。浙江省明确了长期处方病种范围,确定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12种省级慢性病病种。各地可自行增补慢性病特殊(规定)病种,由签约家庭医生开具长期处方,统一县域内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供应药品目录。

如今,浙江省推行慢性病长期处方制度已有3年多时间,基层配药难、配不到药等问题得到缓解,受到了慢性病患者的普遍欢迎。

“长期处方主要针对指定慢性病,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经医生判断可在一定时间内长期服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状况。”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虹分析道,“因为慢性病治疗原则之一是长期规律用药,长期处方可减少患者因没有及时就医购药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认为,长期处方政策解决了慢性病患者的频繁取药之苦,同时还能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不断完善。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苗艳青说,各地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推开了长期处方服务。长期处方的药品一般是国家最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一些省份对大医院和基层慢性病用药进行了统一,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层门诊报销比例都超过了50%。这些措施确保了药品供应,管控了用药风险,老百姓可以在基层便捷复诊购药,减少了看病费用。同时,老百姓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等进行全面评估,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随访、监测,药师审核提醒

不少患者担心,基层药品种类不全,大医院的药很可能基层买不到。情况真的如此吗?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将社康中心慢性病用药扩大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8类疾病,药品品种增至233种。同时,这8类疾病患者在社康中心首诊,可享受233种药品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后打“两折”的医保用药优惠政策,以降低患者药费支出,减少中断治疗现象的发生。同时,全市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机制。今年上半年,市级短缺药品应对处置小组评审出17条短缺药品清单,通过纳入药品储备目录和采购目录,确保了药品供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