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不断的说说(再生资源回收句子)

2022-12-15 11:17:07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不断的说说(再生资源回收句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不断的说说(再生资源回收句子)相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不断的说说(再生资源回收句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不断的说说(再生资源回收句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近日,有关“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横扫网络,霸占热搜。围绕“干垃圾、湿垃圾”等分类模式,网民们在网络上刷出许多段子和玩法,甚至达到了“万物皆可分类”的程度。但是如果你知道中国每年垃圾产出量近4亿吨,而且几乎都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你还会觉得“垃圾分类”是轻松幽默的话题吗?好吧,如果数据不够直观和具体,我们不妨以全球视角去看看垃圾的现状。

如今,垃圾围城等现象已经不再是特指某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问题,而近乎是全球性、灾难性的问题。大到著名的“北太平洋垃圾带”,小到“深海生物体内频现的塑料微粒”,从海洋生物被垃圾“伤害”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到步态蹒跚、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的“水俣病”患者,那些当初被我们扔掉的塑料垃圾,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甚至是身体里。人类正在自食曾经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中倾泻垃圾的反噬之果,这些无不警示我们——垃圾污染正威胁着包括我们在内的地球生物的健康和生存,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这些就是垃圾带给我们的严峻挑战。

其实,垃圾分类改变的是人们千百年来的“习惯”,垃圾分类在推广中遇到的最大麻烦是人们心理上的“怕麻烦”。大部分人都认为垃圾分类回收和自己无关,而认为“有关系”的人群中有80%的人觉得太麻烦,只有20%的人愿意给垃圾分类。因此,改变也是人们真正接受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步。

除了上海,全国还有45个城市同时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细腻为标签的垃圾分类登上热搜,而北京逐步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则“霸气十足”。首先,北京将采取“不分类不收运”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单位等如果对垃圾不分类或分不好,那么环卫工人将有权拒绝收运,试想如果你家小区三天没有收垃圾,那味道该有多“酸爽”。同时,北京市加快推动垃圾分类立法。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单位,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上海目前对投放混合垃圾最高罚款200元,北京则不会低于这个标准。其次,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将充分融合大数据、高科技、互联网等技术。如今,已投入运行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厨余垃圾运行体系”的两网融合工程,就把“人脸识别”技术、“简化投放”以及“积分兑换”等要素结合起来组建成一套系统,既能实现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居民还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俨然就是“只要你分类,就能得奖励”。另外,北京垃圾分类还积极引导居民克服投放“障碍”,让居民快速分清哪种垃圾该投放到哪一类垃圾箱里。

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承诺的践行,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日本实现垃圾分类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换来的是垃圾的高效利用,以及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据了解,北京市每天会产生将近2.6万吨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只要我们坚持“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自己所“制造”的每一份垃圾负责,我们的垃圾分类之路就一定越走越宽。

文/朱剑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