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江津钓友钓到2米长、150斤“中华鲟”,放回长江!结果...

2019-02-21 11:47:53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江津钓友钓到2米长、150斤“中华鲟”,放回长江!结果...,大家是否对江津钓友钓到2米长、150斤“中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江津钓友钓到2米长、150斤“中华鲟”,放回长江!结果...,大家是否对江津钓友钓到2米长、150斤“中华鲟”,放回长江!结果...感兴趣呢。

2月2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重庆市江津区牟姓钓友等人在涂家村靠近綦江江口位置海竿钓到一条两米多长的大鱼(鲟),花费2个多小时才把它拉起来。

在场的都认为这是一条“中华鲟”,大鱼目测长两米多,钓友估计体重超过150斤,钓友推测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为避免她受到伤害,钓友们跟大鱼匆匆合影,当即把它放流回长江。

反电鱼协作中心为此高度重视,初步认为这条鲟鱼和长江鲟还是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反电鱼协作中心参与的长江上游第一支《长江鲟协巡队》队长周涛,也提出很大可能不是中华鲟,为了稳妥起见,朱凯在第一时间把相关影像资料交给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吴金明博士进行鉴定。吴博士初步认定这条鲟鱼并非中华鲟,也不是长江鲟(达氏鲟),而是养殖逃逸的杂交鲟。吴金明博士还提到,在长江上游发现大个体的中华鲟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个消息让,钓友大感失望,但是我们要对钓友钓获放流理念以及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表示赞扬。也希望更多的,钓友们能够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珍稀野生动物,共同来维护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发展。

友情提示:

放流的义举必须赞扬,但最好经过科学鉴定后再放。如果是外来物种,被放流到自然水域,很容易挤占长江原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如果杂交鲟再与原生鲟鱼杂交,会进一步破坏原生鲟鱼的基因库。

钓友在野钓时钓到自己无法判定品种时,一定要联系当地渔政,不能随便放流。如果是原生鲟鱼还有有相关部门的奖励,如果是外来物种就可以自己拿回家炖了,一举两得。

另外,给大家推荐《江湖眼》APP,它不仅是反电鱼的利器,能快速锁定电鱼者,同时还有一个特殊功能――识鱼(智能识别系统),通过简单的扫描和对比,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识别陌生鱼类!

(编辑:Wendy)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