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绿会受邀参加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活动

2018-12-21 14:41:33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绿会受邀参加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活动,大家是否对绿会受邀参加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活动感兴趣呢。“如果说早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绿会受邀参加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活动,大家是否对绿会受邀参加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活动感兴趣呢。

“如果说早些年社会上对中国公益组织‘走出去’还有争议的话,那么这几年已经基本不存在类似争议,而是重在考虑如何更好地‘走出去’”,12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上,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社会公益组织“走出去”的步伐,已由1.0版本升级到了2.0版本。

基金会双月沙龙最早成立于2012年,是由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携手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一种开放式论坛,每期都会选择与基金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邀请国内外知名基金会一起分享经验、沟通观点,寻求基金会发展的新思路。本次第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承办、中国社会组织杂志协办,绿会受邀参加。

王行最副理事长的观点,基本得到了在场50多家社会公益组织的认同。因为早在10多年前,中国社会公益组织就已经迈出了国门,并相继在世界其它有需求地区开展了人道救助、教育与扶贫、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介绍,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设的丝路博爱基金,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人道行动;而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累计投入1.5亿元,共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20个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救灾、生计扶贫与教育类公益项目;绿会则通过深度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大会、气候变化大会、罗马俱乐部活动等,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益组织走出去,更多源于公益自身的一种内在需求”,孙硕鹏认为只要地球上还有战火与饥饿,公益组织就应该“走出去”,尤其是在当前国家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而绿会通过这些年“走出去”的实践探索,也真切地感受到: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事实面前,需要国内公益组织更多地走出国门,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一起来共同面对当前存在的各种环境挑战。

尽管国内公益组织“走出去”的必要性已不是问题,但在当前国内大多数公益机构仍未踏出国门这一现实面前,公益组织“走出去”事实上也还依然面临着不少障碍。第28期基金会双月沙龙上,不少公益组织反映:在如何让国内公益组织更好地“走出去”这一块,目前国家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角色定位、以及有效管理方面等不足。今年11月中旬,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公开发布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外援助主体”的界定,也没有明确出现社会公益组织这一提法,而是笼称称作“各相关部门(以下统称各援外执行部门)按分工承担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

在当天沙龙的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人士均一致认为,《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应该把社会组织作为实施主体之一,统一纳入到国家对外援框架内,并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员出境和志愿服务培育等方面,做出更清晰的制度性安排,公益组织不应该在对外援助中缺位。

(编辑:Wendy)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