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一起学河流生态学保护河流首先要保护泥沙

2018-12-28 17:09:12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一起学河流生态学保护河流首先要保护泥沙,大家是否对一起学河流生态学保护河流首先要保护泥沙感兴趣呢。大家好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一起学河流生态学保护河流首先要保护泥沙,大家是否对一起学河流生态学保护河流首先要保护泥沙感兴趣呢。

大家好,我是河流生态保护的行动者邵文杰,最近我在读一本叫《河流生态学》的书。这本书出现的非常及时,我在河流保护中遇到的很多困惑,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决定一边学习,一边通过我这个公众号不定期分享出来,供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当然也希望更多有缘人加入“让鱼儿游”河流保护志愿者社群(群已经满100人,请加我个人公众号wenjie2003,我会邀请您入群),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中国的河流生态而努力。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本文所说的泥沙,包含泥沙,石头和各种树木残骸等河流携带物。

在我看来,这些内容物简直是河流的灵魂。

每次讲起河流,我都喜欢说它是一个生命体。事实上真的是如此,任何一条河流都在不断变化、生长。它有的时候安静的毫无存在感,但洪水期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看起来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但实际上,所有河流都遵循着基本的几个物理规律。

比如,所有河流都处于冲刷和淤积的动态平衡中。洪水来了,河道下切好几米,洪水过去了泥沙又会补充河床。当然人类的活动会干扰这个平衡,黄河就是例子,森林大规模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让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决堤改道正是黄河对动态平衡的重建。

水坝的修建也严重干扰了这个平衡,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导致下游河岸崩塌。美国的格伦峡大坝运行后,科罗拉多河下游河床下降超过9米。根据科学家研究,因为大坝修建,全世界入海泥沙平均减少了20%,给湿地物种尤其是海洋三角洲栖息的物种带来不利影响。

河流的生命还体现在它对自身的调整上,它无法控制自己的流量,输沙量,海拔等客观因素的变化,但它可以通过改变河宽,水深,流速等内在因素而去适应外在的变化。而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河流类型栖息地的发育。

河水和泥沙的综合作用,塑造了河道的形态。河床和河岸的耐侵蚀程度,植被类型均会影响河道的形态。如果我们把河道的切一刀,将断面拿出来,会发现不同的河流断面完全不同。顺直河段是规则的梯形,弯曲的河流则是不规则的,泥沙大多堆积凹岸,而诸如峡谷中的河流多激流险滩,草原河流往往河道窄而深。表面的多样,恰恰因为其遵循同样的规律,这才为万千物种创造了丰富多样各种类型的栖息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平缓,开阔的河道中,会发育出深潭―浅滩的序列结构,而且他们的出现遵循一定的规律。深潭一般出现在弯道的凸岸,流经森林的河流因为河道多树木残骸也可形成深潭,从而形成很高的物种栖息地多样性。

除了泥沙参与塑造河流形态,进而塑造了变化万千的栖息地类型外,泥沙本身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存。不同的鱼类产卵需要不同的附着物,太过细小的沙子会包裹鱼卵致使其缺氧。

以上是泥沙对河流生态系统发育的影响,可谓是异常关键,因为有了它,才有了变化万千的各种类型栖息地,没有泥沙的河流,注定毫无生机。

当然,泥沙的秘密远不止这么简单,以后再跟大家分享。

(编辑:Wendy)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