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永清水务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

2019-10-21 17:02:39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永清水务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大家是否对永清水务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感兴趣呢。近日, 永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永清水务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大家是否对永清水务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感兴趣呢。

近日, 永清水务传出喜讯,由其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重金属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的研发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经过3年的深入细致研究,重金属面源生态治理技术获突破,该技术体系具有可靠的治理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2016年永清水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项目《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及转化模式》,并且负责课题《重金属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的研发工作。

矿山重金属面源工程示范区治理前后

重金属矿山的开采及其产品的利用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降雨和融雪产生的矿山面源污染物具有迁移转化特征复杂、环境影响因子多而难确定的特点,对于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都会产生显著的污染,而且相对于其他矿山废水,矿山面源污染物的治理程度更低。在治理技术方面,相对于研究相对比较广泛和充分的农业营养物面源污染治理,矿山重金属面源污染治理在机理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永清水务的科研人员针对重金属面源污染治理的理论和技术需求,采用当前国际上倡导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重金属面源复合污染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原理的研究,研发了适用于重金属面源控制的土壤高效阻控材料、“乔-灌-草”植物配置模式、生态拦截带与生态沟渠(或人工湿地)耦合模式,进行了工程示范,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3.jpg

矿山重金属面源治理生态滤池

在理论和技术研发的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重金属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采用重金属土壤稳定剂、乔-灌-草种植模式、生态拦截沟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多项技术,构建了以物化稳定和多空间生态拦截耦合模式和技术体系,对重金属面源污染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强化”的全过程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监测结果表明,在陆面产生和输移过程中,本课题建立的生态拦截体系对于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削减率达到64%-95%,在水体输移过程中的削减率达到32%-80%。工程示范效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可靠的治理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