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吗)

2022-12-02 12:17:32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中国

最近很多人关心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太少了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中国现代史上,“铁人精神”和“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一起,成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些高尚品质的代言词。大庆油田和王进喜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对于石油的初步印象。

大庆油田于1959年9月26日发现,次年开始进入开发使用阶段,如今已过去了60多年。它的发现和开发填补了中国石油领域的缺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催化剂。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如今却被证实产量逐年增加,难道石油这种地质资源真的会越用越多吗?

石油的发现史

对于石油资源的发现和早期利用可以追溯到近3000年前,那时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的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已经有了对于石油的记载。那时的人从海边或地表收集纯天然的石油用作沥青,并在建筑、装饰、日用等领域广泛使用。

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油井是手工挖掘出来的。位于中东地区的波斯帝国在公元5世纪左右就开始大规模地从地下采用石油,此时的石油多用于战争。

约1500年前,在战争频发的亚欧大陆接壤处,难以熄灭、散发着浓浓黑烟的石油俨然成为了战乱的象征。直到公元7世纪时,石油成为武装军队的必需品。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将石油处理后装备到弓箭和投石上,以此增强对外来舰队的破坏力。

石油真正大规模地被当作燃料在19世纪中叶。1859年,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开采石油的活动。主要产自罗马尼亚的35000桶石油被运往欧洲各国,揭开了世界各国开采石油的序幕,也间接影响了起源于英国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但石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才真正实现了“大行于世”。

内燃机的发明使得石油开始冲击煤炭在燃料能源中的统治地位,20世纪前30年,油田的的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受到各大工业国的重视。

在此时,煤炭仍然是工业生产中占比最多的燃料能源。到了上世纪中叶以后,石油产量和使用量激增,在上世纪70年代时达到了峰值。这时期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使得各国科学家开始重视石油这类资源的衰竭问题。

21世纪初,对于地区石油含量的研究逐渐深入,由美国在2004年发布的能源公告中称,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最多还够人类开采40年,不过这一猜想已经被事实所否定。

如今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美洲地区。中东地区的原油储量占到了世界总储量的70%左右,世界原油储量前十的国家中东国家的就占了一半。

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开采量在增加,探测到的石油含量也在不降反增,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石油难道不是不可再生资源了吗?

不可再生资源也被称作“不可更新资源”,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可再生”的,但是因为特殊的形成过程,再生的时间跨度太长,至少都是数百万年。它们主要是经过漫长地质运动后在地表以下形成的矿产资源,可分为两大类: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是大量的生物遗体在经过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后沉积在地底的稀有能源。

以当今世界重要的燃料煤炭为例。煤就是地球表面的木材经过生物化合作用过后沉积在地壳中,在经过物理的挤压、沉积作用形成了这样的矿产。这一过程需要几千万年到数亿年的时间,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部分植物遗体在条件适宜的土层中转变为了煤炭层。

同样的,石油也是生物沉积在地下几千万上亿年后的产物。长期的化学、物理作用使得石油被埋藏在地壳上层,并在特定的地质运动中涌出地面。

毫无疑问,石油一直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石油更新的速度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地球的石油资源被开采完是必然的。

石油的消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消耗的石油有40%依靠进口。根据去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报告书来看: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石油消耗量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原油进口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相比上年增加了21%,成品油进口达到4000万吨,增长了40%左右。

在过去的35年里,世界各国对于石油的消耗量只增不减。从1985年开始,世界石油消耗量按照每天来算共增加了3900万桶,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每天能增加110万桶。2019年,世界每天消耗9800万桶左右的石油,再创纪录。

石油产量变化

在2020年5月由《中国石化杂志》公布的全球各国石油日产量排行榜中,中国排在第六名的位置,日产原油数量接近400万桶。

排名第一的美国在产量最高的2月份日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300万桶,俄罗斯紧随其后,在1月份日产量接近1100万桶,第三名沙特阿拉伯在3月份的石油日产量也达到了975万桶。这三个超级石油大国的日产量都能达到1000万桶左右,它们生产的石油占到了世界总量的40%。

有趣的是,在各国石油产量与日俱增的同时,石油的储量也在上升。

2018年,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最多的两个国家——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它们分别有着2900亿桶和2600亿桶的储量,这数据相较2010年的数据反而有了提升,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石油为何越用越多

其实,这些数字的变大并不值得人类欣喜。换句话说,增多的并不是地球石油的总储藏量,而是人类在开采过程中发现的新的石油。在全球石油产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全球石油的总量正在减少。

从波斯帝国的第一口油井开始,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石油的开采钻探都停留在陆地浅层。深层石油随着钻探技术的发展开始成为石油开采的主要目标,在此之前,人类受限于技术手段,对这些地幔深处的石油无能为力。如今,得益于油井开采技术的革新,这些深藏在页岩以下的石油开始被人类所开发,极大地丰富了石油的产量。

同时,人类的目光不光停留在了陆地,近年来对于海域石油资源的开采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南海作为世界第七大油气资源产地,据初步估计有300亿吨以上的石油量。

2021年6月25日,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大型深海油气开采项目“深海一号”在南海圆满完工。该深水油田项目的落成填补了我国海洋石油开采领域的空缺,标志着我国步入了能自主完成深海石油勘测和开发的少数几个国家的行列。

石油需求量的剧增也导致了石油开采量的增加。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石油市场的扩大使得更多国家开始加大开发石油的力度。由于各地石油产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各国投入的开采成本会有差异,成本越高的石油,市场价格会定的更高。

然而,石油作为“硬通货”,依然有人愿意为它投入高额的成本。在高额开发经济成本的驱使下,石油开发活动更加频繁,石油开采地也向着更深处和更远处延伸。从人迹罕至的荒漠到海平面下数千米的海峡,都有人类开采石油的足迹。

除了石油产量的增加,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也在增加,这也造成了地球石油含量不降反增的假象。同时,在开发成本高的地方,石油的产量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石油储量会下降。随着探测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石油被勘测到。如今人类探测到的地球石油储量每年都在上升。

可以预见的是,石油在未来仍是各国主要的能源消耗来源,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来源中石油占比很重,而对于石油消费国而言,石油影响着国家工业的发展,换句话说,石油资源维系着国家安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对于石油的勘测和开采程度与日俱增,石油也会出现“越用越多”的现象。

结语

如今,全球能源结构正在面临重大变革,各类能源朝着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我们提供能源的日子不会长久了。如何摆脱对于石油、煤炭的依赖,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类对于这类不可再生能源的疯狂开采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地质结构的改变使得地表塌陷,随着水土流失,人类居住地正在减少。这类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正在破坏着大气层,同时也污染者环境。温室效应的恶化,使得人类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清洁能源上。

对于同在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各国来说,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可以说,谁先掌握了清洁能源的核心技术,就能在未来矿产资源匮乏的时代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