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再生资源(乡村 未来)

2022-11-08 13:17:37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未来乡村再生资源(乡村 未来)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未来乡村再生资源(乡村 未来)相关内容,希望对大

最近很多人关心未来乡村再生资源(乡村 未来)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未来乡村再生资源(乡村 未来)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日前,萧山区梅林村、横一村、欢潭村、凤凰村入围首批市级“未来乡村”试点,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和向往。未来乡村怎么建?今年5月,《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出炉,重点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等“五化”价值取向,围绕打造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和治理等“十大未来场景”。眼下,垃圾分类成为了各地建设未来乡村的重要抓手,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

杭州日报杭+新闻客户端与萧山区垃圾分类办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未来乡村看分类》,探究各村涌现的示范亮点和优秀经验。今日推出第三篇《欢潭村:因地制宜,让分类融入风景》

记者 金婷婷 通讯员 萧分类

“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古村看欢潭。”居于萧山南部一隅的欢潭村,是个颇具宋韵的千年古村,至今留有岳飞在欢潭的传说。

近年来,欢潭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古村“破茧成蝶”展新颜,成为萧山区首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浙江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还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村庄变景区,这也让欢潭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为了更好的促进未来乡村建设,欢潭村把垃圾分类作为建设未来乡村的重要抓手——当地因地制宜启用“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环卫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让分类融入风景,绘制美丽乡村新“画卷”。

垃圾分类也能“鸡毛换糖”

穿梭漫步在千余米的欢潭老街中间,古宅、古井散落其中,时光仿佛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200积分换一包致敬、250积分兑换一块透明皂、350积分兑换一包盐……在欢潭村总祠堂前,有一家“鸡毛换糖”商店,是村内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在这里,村民们通过线上线下可回收物的回收量累计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礼品。

村民们的积分从哪里来?早在2019年,欢潭村就开始启动垃圾分类“一户一桶一卡一芯片”分类模式,即每户家庭拥有一只智能小绿桶,主要用于存放易腐垃圾,桶内内置一块芯片,使得智能小绿桶与家庭户和每户的积分卡相互绑定。

村民只要把小绿桶放到智能秤上,就会感应称重,并识别出是哪户家庭,相关数据也实时上传到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平台。特别是可回收物方面,欢潭村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实现可回收物投放有源可溯。

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欢潭村还启动了“四定一撤”收运模式,即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和撤桶入户。自实行该模式以来,易腐垃圾量月均增加了80%。

今年,欢潭还将垃圾分类、消防站、进心膳养、五义学堂、城市书房、名医义诊、气象服务、实景三维、智慧停车、智慧景区、数字公交等22个数字治理场景整合成“五义指数”评价体系,实现了用数字化保护古村和数字化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如今,“鸡毛换糖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大伙观念变了,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以这样的创新方式,欢潭村正通过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率, 助力未来乡村建设。

垃圾桶也可以有“文艺范”

路上千般景,最美是文明。

欢潭,既是一个村落,也是一个景区。如何进行景区垃圾分类、如何引导游客垃圾分类,是欢潭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

游览欢潭景区时,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村内的垃圾桶都“穿”上了统一的“制服”。

欢潭村结合垃圾桶的基本使用功能和环保理念,并融入当地的文化气息,打造了一款“文艺范”的景区垃圾桶。

这些景区垃圾桶整体为棕色,箱体两边配有两个简易的“飞檐”,还印有欢潭村的logo,并标明了分类桶的信息,便于游客正确投放。

除了在外观上具有审美特征外,欢潭村还针对当地游客多、垃圾量大的特点,根据游客数量摆放相应的垃圾桶,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烟蒂收集器,让“垃圾不落地”成为游客们的文明旅游好习惯。

此外,欢潭村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公司,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真正实现高标准处理、高效率运转。

当地启用了“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即将保洁与垃圾分类有效结合,采用网络化管理,队伍由15名保洁人员+7名定时收集人员+6名志愿者+1名再生资源回收点工作人员组成。目前,保洁人员基本都是平均年龄不到50周岁的村民,既解决了农村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又让全村垃圾分类工作更亲切,也让欢潭整体环境优美,卫生干净整洁。

随着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明确,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欢潭村也将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编辑 赵玉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