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

2017-12-17 20:01: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如果您想了解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如果您想了解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请往下看。

原标题:橙色预警期间污染物减排两成左右

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

昨天,石景山城管部门加强对各类污染空气质量违法行为的管控,开展夜间联合执法,检查运输车辆道路扬尘、遗撒行为。同时逐个走访施工工地,检查土石方作业停工状况、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记者 吴镝摄

环保部专家团解读此轮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

昨天,住建委工作人员对工地进行防尘降霾检查。记者 潘之望摄

京津冀区域重污染过程今天接近尾声。根据预报,冷空气将于今天上午抵京,午后空气质量开始好转,明天空气质量将恢复到良好水平。

从此前的预测来看,昨天应该是污染程度最重的一天,不过从实况来看,情况比预想中的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在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全市没有完全陷入重度污染,PM2.5平均浓度最高没有超过200立方米/微克,污染状态基本上与前一天相当,没有进一步恶化。不少公众也有明显的感觉,空气质量比预测的好,重污染发生的时间比预测的晚。

针对此次区域污染过程,环保部首次以专家团队名义解读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

为何要污染未来预警先行?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部分城市陆续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从4日零时开始启动II级应急响应。1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好到轻度污染水平,只有太原和保定等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中度污染级别,不少公众对区域内多地启动橙色预警有些疑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此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过程,主要是在持续偏南风和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累积、传输和二次转化所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气扩散条件转差时的空气质量状况,往往决定了污染过程的峰值浓度和持续时间,因此,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空气质量为何比预测的好?

昨天京城的重污染,并没有想象中来得猛烈,不少公众都感觉实际空气质量比发布预测的要好,重污染发生的时间比预测的要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解释,针对这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包括钢铁、水泥、铸造、家具、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停限产,高排放机动车限行,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施工和交通扬尘管控等。同时,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数量,压实减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

据统计,区域整体管控企业数量从去年的近1万家增加到今年的5万家左右。经过初步分析,“2+26”城市在采取橙色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

柴发合表示,重污染天气预警是专业预测预报结果,是基于日常的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模型结合气象资料得出的,而公众实际感受到的空气质量现状,则是各地已经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后的结果。因此,公众实际感受较好,正说明已经采取的减排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当然,由于现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巨大,应急减排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重污染的影响。

重污染预警什么时候解除?

环保部介绍,此次重污染期间,环保部派出的28个督察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发现未落实应急预案的企业仅32家,执行率高达97%。正是因为如此好的落实情况,使得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鉴于上述原因,结合最新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环保部昨天已经发文指导各地分批错时解除橙色预警。其中,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城市可于昨日15时解除预警,其他城市可于昨晚24时解除。各地可根据实际空气质量状况和当地预测预报结果,自行决定解除时间。(记者 骆倩雯)

各方积极行动应对空气污染

环卫

出车18820次洗地减浮尘

11月4日零时起,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连日来,环卫部门加大纯电动环卫车投入力度,在重点路段增加洗地作业频次。截至昨日16时,全市共出动作业车辆18820车次,冲洗道路用水量达到16.5万吨。

昨日10时许,西单路口,一台“金耀蓝”纯电动清扫保洁车紧贴着马路牙子缓慢行进,这已经是环卫集团司机杨磊第二趟长安街作业。“现在比早高峰时车少点儿,我得抓紧时间再走一趟,洗地降尘。”杨磊说着,瞟了眼仪表台,车底转盘每分钟1600转,车速每小时10公里左右,“得保持这个状态,能把地面缝隙里的浮土刷出来,再通过高压喷头清洗,然后通过车尾部吸尘口尽量回收污水。”杨磊说,作业完毕,路面尘土残存量能控制在每平方米10毫克以下。杨磊他们车队大概有200台“冲、扫、洗、收”组合作业工艺车辆,这几天全上路了。一台车大概装8吨水,每次能够清洗10公里道路。连续三天,每天从早上不到9时一直到下午3时许,杨磊几乎都在车上。他下班了,还有同事接力。“现在是最高标准的三班倒作业,从早上一直要干到晚上11点多。”杨磊说。

不仅仅是杨磊,橙色预警启动后,数千名环卫工人在街头忙碌着。11月4日起,环卫集团采取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车辆与作业频次等措施,应对雾霾天气,出动的纯电动道路作业车辆占车辆总数的50%以上,极大提高清扫保洁效率。长安街及二、三、四环路等一级道路在日常作业水平的基础上,增加1次机械洗地作业,人工保洁路段15分钟巡回1次,开展“冲、扫、洗、收”组合作业工艺,深层清洁路面尘土,有效降低路面尘土残存量。环卫集团对作业车辆进行严格出场前检查,做到车容车貌干净整洁、各项性能运转良好,车辆尾气达标排放;垃圾运输车严格执行密闭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厢(箱)盖合严,绝对禁止发生垃圾粘挂、垃圾遗撒和渗沥液遗洒的现象。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4日零时至11月6日14时,全市出动作业人员133482人次,出动作业车辆18820车次,冲洗道路用水量16.5万吨,检查人员6783人次。相关部门共安排16个检查组对120条重点城市道路进行检查,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本市还通过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管理系统监测渣土车,违规上路渣土车及时移送相关执法部门,目前,已处罚违规车辆36台。(记者 刘可)

住建委

167个检查组分赴工地查扬尘

广安门外红莲北里10号,正在建设的西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暂停施工,在雾炮机的循环喷射下,工地能嗅到一股湿气。

眼观、耳听、鼻闻,已成为市住建委工地扬尘检查人员练就的“本领”。看路面上有没有泥土,能辨别出渣土车有没有行驶;甚至在工地外围听声,就能基本摸清工地有没有按要求把切割作业停下来。

这是北京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几天前,在接到橙色预警通知后不到10分钟,市住建委就已经把通知通过信息平台和短信等方式转发到了各区住建委、房管局等单位负责人的手中。

这次预警,各个工地恰恰也要面临全新的应急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