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立足遥感数据,共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空天院有关专家到访中国绿发会

2020-09-15 10:42:16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立足遥感数据,共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空天院有关专家到访中国绿发会,大家是否对立足遥感数据,共促全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立足遥感数据,共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空天院有关专家到访中国绿发会,大家是否对立足遥感数据,共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空天院有关专家到访中国绿发会感兴趣呢。

8月29日至30日,第一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成功召开,来自各界的政府部门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同仁、企业代表等近2万人参加大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与关注。会上,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就《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病虫害》作精彩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维护各物种之间的平衡对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遥感技术能及时快速大面积监测生态系统状况,全面科学地认知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控领域的贡献,对科学决策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十分关键,也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专家学者对此高度认可。

会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际“中英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控联合实验室”主任黄文江研究员,带领空天院董莹莹副研究员、卢善龙副研究员一行,于9月9日,就进一步推动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国遥感数据走向全球等内容,到访绿会,与周晋峰博士和绿会研究室、国际部一行进行了深入沟通。中国绿发会GBIF工作组作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GBIF)介绍汇报。

微信图片_20200915104323.png

周晋峰博士表示,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谈,空天院的遥感大数据,在病虫害、植被等领域重要研究成果,都是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空天院和绿会的强强联合,将更加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做好技术准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周晋峰博士列举了绿会正在着手准备的几个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如罗布泊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项目、卓乃湖三江源科考、重大生态工程等,并表示希望与空天院一起推动这方面的合作。

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对GBIF平台的全球运用情况、国际地位、数据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汇报。GBIF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全面的、可开放获取已知物种数据的、最公正的、最易使用的平台。有123个国家1200多个机构共享地球生物多样的证据-其中还包括全球100多万研究人员和公民科学家的参与。GBIF上已有逾十亿种物种数据发生记录。能随时随地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关于地球上生物相关地点和时间的数据。截止2018年4月,GBIF平台上涉及1,049,839种物种,占被最新审查的生命物种目录清单中的62%;近两年更是发展迅速。绿会国际部表示,基于空天院已有优势,充分发挥绿会强项,动员已有志愿者网络,丰富空天院数据来源,同时将发现转化为遥感数据,上传GBIF平台,可以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数据丰富工作,也有利于我国的生态防治经验被全球借鉴,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信图片_20200915104432.png

会谈进行的十分顺畅,双方表示十分期待就基于会面沟通交流的内容进一步细化落实,优势互补,形成更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有效治理。会后,双方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00915104436.png

(图片来源:绿会)

(编辑:Nicola)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