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重庆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2023-07-13 16:17:0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重庆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重庆

最近很多人关心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重庆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重庆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制造业。“十四五” 时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也是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重庆作为著名工业城市,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是重大责任与挑战。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将有助于重庆的“绿色经济圈”打造,让绿色低碳成为重庆最动人的色彩。

位于两江新区的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厂房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发布的《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提出“要立足“双碳”战略下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新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利用全市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聚焦装备制造环节,成体系、成集群、成生态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聚焦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再生资源、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基地。”重庆正在“双碳”招商领域频频发力,助力产业体系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双碳”招商也彰显着重庆担当、重庆作为。

一、重庆“双碳”产业发展现状

“双碳”产业又叫绿色低碳产业,是指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所着重发展的锂电材料、晶硅光伏、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动力电池、钒钛、天然气(页岩气)绿色利用等产业。“双碳”产业的内涵随时代和技术条件而变,但对产业发展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追求则是始终如一的。

“双碳”产业离我们很近,对人类的未来很重要。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07亿辆,其中全国新能源汽车仅占2.90%。这意味着,更多普通家庭感知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在油价进入“十元时代”的当下,人们更直观而迫切地感受到加快新能源产业乃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必要。

作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成渝地区,同时具备天然气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双重优势,以四川为例,截至2020年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808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514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21.8%、25.9%;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5.1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432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7.4%、22.9%,相关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成渝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基建亦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以氢能产业为例,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正在打造的“成渝氢走廊”。重庆的两江燃机电厂二期、四川的甘孜州南部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也是成渝地区新能源基建的代表。

依托成渝地区得天独厚的双碳资源,重庆正大力发展双碳产业。一是在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171家,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二是在持续加强工业节能降耗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6%,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左右和27%左右。

三是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方面,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十三五”时期,在耐德工业、三峡环保(集团)、环卫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重庆绿色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千余家环保产业企业合计营收从2015年的约500亿元上升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近20%。四是在推动绿色低碳研发方面,批复组建三峡生态环境、碳捕集与利用、绿色智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等5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海上风力发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相关平台9个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9个。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庆“双碳产业”发展势头的鲜明体现。作为成渝地区“双核”城市之一,重庆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市相关领域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已有长安、长城、吉利、福特等一批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安阿维塔、金康赛力斯、福特野马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也陆续落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提速。1至5月,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共生产4.68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8%。就在5月下旬,两江新区集中签约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41亿元,这有利于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后劲。

二、重庆双碳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重庆推进“双碳”产业发展领域,仍面临不少具体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美心门业智化生产线

一是对重庆总体产业和能源体系提升的贡献度尚待提升。截至2021年底,重庆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其中包括国家级绿色工厂35家、绿色园区3个。与之相比,上海的优势在于数量较多,已创建100家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116项绿色产品。而深圳的优势在于绿色制造体系种类丰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8个,绿色工厂45家,绿色供应链7家,绿色园区2个,绿色产品71个,绿色数据中心4家。重庆在绿色制造体系上的发育尚不充分,这既为“双碳”产业发展留出了不少应用场景,也折射出“双碳”产业目前在重庆的作用发挥不足的现实。

二是“双碳”产业的质量、市场主体等方面尚有不足。重庆“双碳”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不足,产业链发展闭环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华银电力、开尔新材、中材节能、大唐电信、爱康科技、瀚蓝环境、盈峰环境、高能环境、凯美特气、杭氧股份等双碳领域龙头企业尚未有总部在重庆的,在绿色制造、绿色农业、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绿色食品等领域尚有一些关键环节企业尚未引入。

三是“双碳产业”发展环境尚待进一步优化。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重庆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规划了“1+2+6+N”政策体系框架,进一步推动“双碳”工作有序开展。但总体而言,重庆在地方立法和部门政策文件层面对双碳产业发展的支持还不够,碳排放交易机制试点等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丰富,这对重庆相关双碳企业的发育和用好金融、政策等工具促进自身发展有所不利。

三、重庆双碳产业招商的思路、方法、路径

重庆正积极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招商力量,主要是通过三大抓手推进;

两江新区龙兴的三一(重庆)智能制造生产线 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一是战略抓手。围绕提升重庆产业体系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的战略大局,做好“双碳”产业“战略招商”,积极引入相关企业和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项目。比如近年来,两江新区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两江新区的三一重机产业园拥有1500亩花园式厂区的环境绿;三一重机灯塔工厂所代表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及超低VOC排放,呈现了生产的绿色;电动化升级赋予了产品的绿色。投资100亿的三一西南智能制造项目,从2020年签约到建成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累计实现产值达100亿元。

二是产业链抓手。重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严把“绿色关”,加强补链延链强链,引导绿色产业项目集聚,产业链“绿色招商”助力重庆成为西部“双碳”产业高地。在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高大上”绿色项目的同时,重庆市招“大”引“强”不放“小”,还积极引进“短平快”“小而美”的绿色优质项目。在巴南区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公司入驻园区后就为100多家关联制药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全链条服务,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目前,在重庆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企业已经集聚80多家。

三是营商环境抓手。注重“环境招商”,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双碳”企业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以低碳之谷——科学谷的建设为抓手,推进智能化改造,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打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为绿色低碳企业的入驻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引导广达、英业达等162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为75家企业开展清洁化诊断,建成市级智能化工厂8个、数字化车间22个、绿色工厂6个、企业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9.5%。科学城正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碳金融等板块正加快招商引资,引入了清安新型储能科研院等一批项目,抢滩布局绿色低碳蓝海。

四、具体政策建议

重庆可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六大招商”协同发力,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和相关产业链完善。

一是“绿色招商”。把好关口,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开展选商招商,将绿色、生态、环保型项目作为招商选商的重要依据,更加注重项目本身的含绿量和含新量,以及产业的带动和引领性,积极做好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关键配套的引入,更好地助推地方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是“市场招商”。用好重庆超三千万人、成渝地区近九千万人的大市场的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优势,吸引相关产业落地。促进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本地市场发育,带动“双碳”类消费品工业企业落地。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带动相关产业集聚。

三是“场景招商”。抓好重庆作为老工业城市以及成渝地区共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将其庞大的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发展体量,作为绿色低碳工业技术的广阔应用场景,带动相关企业来渝发展。以工业节能诊断为重要抓手,促进工业节能提效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双碳”工业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创造大市场、大场景。

四是“政策招商”。充分发挥财税、用地、碳排放交易等方面政策优势,促进“双碳”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要将科技政策、人才政策与招商政策深度耦合,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科创基地,大力引进科研院所和创新人才,推动“双碳”类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

五是“以商招商”。通过已引入的“双碳企业”的“朋友圈”招引更多的相关企业来渝。以打造集群“朋友圈”的理念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力求“引来一个项目、做活一个产业、团结一批朋友”,将每个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的引入都作为重庆绿色招商形象展示的一张名片,鼓励、支持企业将产业链上下游“朋友圈”推荐引入重庆。

六是“专业招商”。委托智库开展重庆“双碳产业”招商的深入研究并提供政策和招引清单,组建专业化团队为“双碳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做好精准服务。发布重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清单”、绿色低碳领域“人才缺口清单”、双碳产业引育“政策服务清单”、绿色低碳消费品“市场需求清单”,全方位描绘双碳领域企业、人才、技术、产品在重庆的城市发展机会,方便招商引资的双向对接,自荐与招引相结合。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