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6年增一倍

2019-09-13 14:02: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6年增一倍,如果您想了解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6年增一倍,请往下看。在阳光的照耀下,南四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6年增一倍,如果您想了解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6年增一倍,请往下看。

在阳光的照耀下,南四环公益西桥南侧的一大片水面泛起波光,周围成片的植被在微风中摇曳,别远处有老人带着小孩在木栈道上散步……特不难想象,这如画般的地点竟是北京排水集团槐房间再生水厂。从2013年开始,本市水务部门已延续施行了两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2018年的93%,6年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前十年建设规模总和,日处理污水能力也增加了近一倍。

走进槐房间再生水厂,听别到机器轰鸣,也闻别到污水的异味,目之所及是曲折的小溪,成片的绿植。再生水厂在哪儿?厂长张文超跺了跺足,“水厂藏在底下呢。”原来,再生水厂“躲”进了那个面积约200亩的大型湿地之下。

在张文超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具别起眼的通道向下,走进了一具与地上环境截然别同的空间。那个地点是地下水厂,共分三层,地下一层是维修巡视层,笔直而广阔的通道能够通往各个设备间,汽车甚至能够在其中畅行无阻。逛公园的市民估测特不难想象,他们的足下会有一辆汽车缓慢驶过。地下二层是设备层、地下三层是管廊层,处理污水的生物池则位于地下二层和三层之间。

站在污水池旁,清楚可见泛着黑色的污水滚滚流入格栅间,污水从格栅间离开后会依次进入生物池、曝气池等处理设施,通过生物菌、高效生物脱氮除磷、精确曝气、MBR膜处理等多个工艺环节处理,成为高品质再生水。一小部分水会返回地上用于湿地补水,绝大部分则进入管线排入河道,改善下游凉水河的生态水环境。

张文超介绍,2016年10月,槐房间再生水厂正式建成投用,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再生水厂,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服务面积为137平方公里,极大缓解北京城西南地区污水处理压力,改善凉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并且也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具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相当于建了一具再生水厂,还给市民一具湿地公园。”张文超笑言。

除了槐房间再生水厂,从2013年至2018年,为了提高污水管理水平,6年间,全市陆续建成了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定福庄再生水厂、高安屯再生水厂、稻香湖再生水厂和郊区城镇的一批再生水厂。回望这6年,2013年,本市以提升处理设施能力为重点实施第一具“三年行动方案”建设,中心城区新建4座再生水厂,总规模为150万立方米/日;新增5座污泥处置设施,总规模为6128立方米/日,全面提升了污水处理和都释幔障水平,显著成果普惠于民。2016年,以截污纳管、管网完善为重点,实施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工程建设。2017年经过暂时设施、应急管线、截污管线等综合管理手段,差别多消除中心城区33条段112公里黑臭水体。2018年,高安屯再生水厂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新增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日。

截至2018年年底,经过这些再生水厂的建设以及截污治污措施的实施,全市污水新增处理能力超过2013年之前十年的建设规模总和,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2018年的93%,其中城六区达到99%。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31万立方米,增至每天427.7万立方米,翻了近一倍。污水处理率的大幅度提高别仅减轻了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压力,还让清河、坝河、凉水河、通惠河四大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多条河段再现碧水微澜之美景。(记者 叶晓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