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制度化

2017-12-17 18:35: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生态指标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制度化,如果您想了解生态指标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制度化,请往下看。近日,北京市发展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生态指标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制度化,如果您想了解生态指标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制度化,请往下看。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环保局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从今年开始,北京每年将拿39个指标来给各区的生态环境“打分”。(12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不仅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重要思想,而且是推进生态惠民的重要抓手。自提出以来,确实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些绿色发展的区域、产业、文化开始兴起;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加上城市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对于干净空气、干净水体等的呼声日益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环保局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加强对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清洁空气行动完成情况、用水总量、森林覆盖率等事项的考核,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整个社会向着更加可持续、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出台对于对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紧密衔接。“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环保法》虽然对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规定,但法律的规定往往比较宏观,对许多具体工作并不明细,且法律往往都是在事后发挥作用。固然能够有所警示,但说到底还是一个行为的底线。而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对绿色发展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的明确和细化,引导其做好提前谋划、扎实工作,就能有效避免法律后果,从而实现治小病、防大病的结果。因而,生态指标体系的出台实际上是实现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效衔接。

二是至上而下的治理方式更为深彻。以往社会治理的一些指标体系,往往都是县一级的,市一级的规范都很少见,有不少都是在基层总结提炼而来,往往也只到一定的层级就不再向拓展。而此次的规范性指标体系则从中央开始至上而下,不仅起点更高,而且力量更强,能够快速地落实到最基层的乡镇一级,其推进也必将是秋风扫落叶似的凌厉,且有关规定更加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和科学性,也将对整个生态文明事项产生更大的实际作用。

三是具有深远的示范价值和启示意义。北京出台的生态指标体系,此外还有其他社会治理的体系,以此为引领,有利于总结借鉴先进经验,出台各类专业化指标体系,引领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同时,这是少数几个省级生态指标体系之一,有利于其他省、市学习借鉴,抓好涉及生态文明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政府部门规范化、制度化治理再上新台阶。

总之,体系化标准出台,让生态文明建设从简单随意走向规范长效,是一件大实事和大好事,对于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文/支 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