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生产二元酸(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2022-10-30 12:17:28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可再生资源生产二元酸(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可再生资源生产二元酸(充分利用可再生

最近很多人关心可再生资源生产二元酸(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可再生资源生产二元酸(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近日,凯赛生物(688065.SH)披露2020年8月投资者调研报告,针对市场关注的产品应用领域、技术来源、产品市场空间等进行解答。

分析来看,凯赛生物核心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居于主导地位的长链二元酸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储备产品有望分刮千亿市场。

凯赛生物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何谓生物制造技术?

生物制造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以改造后生物体作为高效细胞微工厂,进行定向化、高效化、大规模化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原材料取得便利,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生物制造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改变世界工业格局的潜力。生物制造是现代生物产业的技术核心,其范围涵盖了从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到生物产业的价值链,集中体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能源、材料、化工、环保等多个工业领域的应用。

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长链二元酸传统上以化学法生产为主,可用于制备尼龙、香料、润滑油、热熔胶、合成医药中间体。公司通过生物制造方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质量好且经济性、绿色环保优势突出。2010年,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超过化学法。

那么为什么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称之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这是因为其与传统方法生产的二元酸有明显区别。

1、植物油裂解:DC13和DC15可分别从菜子油和蒜头果油裂解制取,但不能大规模成产;

2、化学合成法:DC12可以丁二烯为原料合成,但环境污染严重,成本高。

而凯赛生物的生产方法是生物发酵法,相比化学合成法的具有以下三大优点:1生物过程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生产,而且不造成环境污染;2、范围广,各种长链二元酸都可以生产;3、生物酶催化下步骤少,产量高,可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凯赛生物产品的绿色效应比较明显,根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

产品用途广泛

优势明显,那么凯赛生物的所产产品到底用在何处呢?

公司目前发展方向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聚合产物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构成聚酰胺产业链重要组成环节。

长链二元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聚酰胺、聚酯、热熔胶、香料、防锈剂、制药等。

近年来,长链二元酸逐渐在合成医药方面显露出特殊作用和广阔前景。据悉凯赛生物一款长链二元酸产品已经用于全球最大的糖尿病药物制造商之一诺和诺德的长效降糖药索马鲁肽,每周打一针,维持血糖稳定。并且该药物还陆续被发现对心血管、减肥和脂肪肝的有益作用。索马鲁肽的注射药和口服药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9年9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目前该药注射剂型正在中国申报上市。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酰胺,亦可作为香料、热熔胶、润滑油、涂料等合成原料。

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新材料和单体产品,已经在手机部件、汽车表面清漆、长效降糖药等领域正式应用。与此同时,在高端服装、汽车、高铁、电子电器等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开发在有序推进。

也就是说,目前,凯赛生物围绕聚酰胺产业链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

正是开创生物法独特的生产模式,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具备的明显的优势,其生物制造技术使产品可达到聚合级且在生产经济性上具备竞争力,也让凯赛生物在近年来竞争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并于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同时先后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

除了占主导地位的长链二元酸产品之外,凯赛生物的两款储备产品:生物基戊二胺与生物基聚酰胺,2017年-2019年聚酰胺及戊二胺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09万、3019万和5805万。

但因为这两款产品是在研发或试生产中产生的,因此不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会计处理上相应冲减研发费用和在建工程。

生物基戊二胺是生物基聚酰胺的主要单体原料,有望解决双单体聚酰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此外戊二胺还可生产异氰酸酯PDI,用于汽车等表面喷涂,该用途曾在欧洲获得新材料大奖(ECS Innovation Award)。

生物基聚酰胺方面,公司基于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与不同二元酸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例如PA56和PA5X。公司“泰纶”系列产品具有高强、耐磨、阻燃、吸湿、回弹性好等特点,可广泛运用于纺织服饰、地毯、工业丝等领域;“ECOPENT”系列产品以其高强度、高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优异性能,使其可在工程材料领域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结构件等。

不过,正是凯赛生物能自产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的特点,其聚酰胺产品成本也会比别人低,聚酰胺可以由戊二胺和各种二元酸合成,而戊二胺凯赛生物又可以自产,这导致聚酰胺产品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长链二元酸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那么这个独特的生物基材料研发、市场前景如何呢?

事实上,生物基材料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生物产业规模有望达到8至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且我国生物基材料行业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总产量已超过600万吨/年,处于上升黄金期。

正如上文所言,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

居于主导地位的长链二元酸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DC11~DC14二元酸市场规模7万吨左右,其中以DC12为主;目前DC12主要用于长链聚酰胺、长链聚酯、高档热熔胶等,DC13主要做麝香-T、热熔胶等用途,公司还有混合长链二元酸产品,主要用于防锈领域。

凯赛生物称,本次募投项目包含4万吨/年的生物法癸二酸。传统上癸二酸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法生产,国内化学法癸二酸产能超过10万吨。凯赛生物经过多年研发,产业化技术已经通过中试和较大规模生产装置验证,产品质量优于市场上的化学法产品。癸二酸的应用领域包括聚酰胺、防锈、增塑剂等,部分客户与公司DC12的客户重合。

长链二元酸生产长链聚酰胺,该部分市场规模预计为13万吨左右。

储备产品有望参与千亿级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凯赛生物的储备产品之一生物基聚酰胺市场空间也不可小觑。

公司将自产生物基戊二胺应用于生产聚酰胺,如:使用戊二胺和己二酸聚合生产聚酰胺56。公司依托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打造应用于纺织领域的产品并命名为“泰纶”,可用于轻运动时尚服装、工服等领域;应用于工程材料的产品命名为“ECOPENT”,可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扎带等领域;与涤纶共聚改性的产品命名为“赛纶”(也称“PETA”)。

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56产品相比聚酰胺66,在吸湿性、阻燃性、染色性等方面性能有所提升,因此在特定应用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可与聚酰胺66共同参与聚酰胺千亿级市场。聚酰胺56产品在纺织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国,我国有着庞大的纺织业市场,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开发满足迎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公司已经与纺丝、布料、地毯企业合作开发出了聚酰胺56的民用丝、地毯丝、工业丝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生物基材料对聚酯纤维进行改性,公司成功开发出了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的超仿棉产品。

凯赛生物依托聚酰胺56产品,打造的自有纺织材料“泰纶”,其在阻燃、吸湿排汗、染色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在服装、箱包、地毯、工装等下游产业中都具备替代传统尼龙化纤等原料的潜力。“泰纶”也被评选为2017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最受关注纤维产品”,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

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在工程材料领域也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例如,公司与全球知名电子产品的材料供应商合作,将生物基聚酰胺产品作为绿色原材料,用于智能电子产品生产,目前已成为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原材料供应商。

作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聚酰胺在全球的生产规模近千万吨,市场空间数千亿水平。据预测聚酰胺2020年全球规模达437.7亿美元,目前国内需求远大于现有产能,进口量在80-100万吨,国产替代空间大。

此外,凯赛生物目前正规划建设高性能长链聚酰胺产能,未来将依托自有的长链二元酸和戊二胺优势,进一步开拓长链聚酰胺市场。

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储备产品未来有望分刮千亿市场,凯赛生物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