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打消公众疑虑

2018-11-30 18:17:15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开放环保设施,打消公众疑虑,大家是否对开放环保设施,打消公众疑虑感兴趣呢。“面对邻避,临时抱佛脚效果有限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开放环保设施,打消公众疑虑,大家是否对开放环保设施,打消公众疑虑感兴趣呢。

“面对邻避,临时抱佛脚效果有限,建立企业的责任形象需要长期努力。而打开大门,让公众走进企业,了解设施的运行和污染控制状况,无疑是迈出了正确的、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哪里去了?”

“垃圾焚烧企业能达标排放吗?”

2018年11 月9 日,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观摩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 多名与会代表分别参观了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凯燕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铁北污水处理厂、长江燕子矶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检测站,在体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同时,接受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环境教育。而就在这一天,光大国际宣布,将以江苏为起点,全国所属77 家企业整体开放,并将每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公众开放日。

光大国际: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责任的表现

光大国际公众开放领导小组组长、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蔡曙光说:“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责任的表现。”去年,光大国际旗下济南水务、济南能源、南京能源被原环境保护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光大国际高度重视,总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调度,为公众开放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据蔡曙光介绍:光大国际许多项目都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工业旅游基地。不仅是项目周边群众,很多异地和国外的客人也慕名而来。有政府、同行、媒体、NGO,但最多的是拟建项目城市的群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余杭区5000 多人次参观光大国际的事。2014 年5 月10 日,杭州市余杭区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上万人规模的群体事件,被称之为“5·10”事件,是“邻避主义”的典型体现。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消除当地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顾虑,最终选择光大国际投资建设与运营的垃圾发电厂作为示范样板进行参观考察,组织5000 多公众代表参观光大国际旗下苏州、常州、南京等项目后,彻底颠覆了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脏、乱、差”的传统认识,更促进了光大国际与余杭区合作投资建设余杭九峰垃圾发电项目的进程。公众一致向市政府推荐由光大国际来投资建设杭州九峰垃圾发电项目,政府也顺应民心选择了光大国际,真正实现了让坏事变好事、让邻避变睦邻。

11 月9 日,光大国际宣布,将以江苏为起点,全国所属77 家企业整体开放,并将每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公众开放日。

据悉,光大国际本着建精品、创品牌的建设运营理念,将每个项目打造成为持续安全运营、稳定达标排放的标杆项目,做到“四个经得起”——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听、经得起测。蔡曙光说:“为直观形象地向参观者展示项目情况,普及环保知识,公司精心设计了参观路线,打造了专门的参观通道。公司大门设有电子大屏,用于公示环保指标;参观者进入公司后,首先接受安全教育和观看宣传片;走过参观走廊,两侧墙上是工艺流程及设备图,通过大幅玻璃窗可以更好地看到核心设备的工作状态;中控室大屏显示设备运行数据,满足参观者的探求欲与好奇心;在有条件的项目,设有介绍项目概况全景航拍及生产大数据;展厅展出项目建设历程、企业文化垃圾或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还设置了科普性、互动性较强的环保小游戏。对于意犹未尽的公众,公司建有微信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微信平台,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公司动态及科普知识。”

七格污水处理厂: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介绍

在这次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经验交流中,浙江省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也介绍了他们公众开放的经验。据七格污水处理厂厂长助理付铁苗介绍,公司在实现环境效益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发挥社会效益,宣传环保理念。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社会团体、学生等参观、交流千余人次,同时作为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每年也为高校培养大量的环保人才,是杭州市重要的“水环境”教育基地。先后荣获杭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青年文明号、市民体验日最具品质体验点“金城标奖”、杭州市污染物减排先进单位、平安综治维稳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付铁苗说:近几年,公司在企业文化和环境提升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对门厅、中控室展厅等进行环境提升,宣传企业历史文化、杭城污水治理情况。在现场每个构筑物旁设置标示、标牌,展示污水处理知识,使参观人员既可以看到现场,又学到知识。针对污水处理的特性,设计企业吉祥物小七,小七的名称取意于“七格污水处理厂”,以“清道夫”鱼为创意原型,喻意“净化水质资源,清洁城市血液”,经过艺术提升设计成为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将“小七”做成钥匙扣的小礼品,将企业的基本情况做成企业文化宣传手册和宣传扇,赠与前来参观的客人。种植多种花卉、绿植、果树、观赏风景树,打造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在水果成熟季节,和社区共建,举行一年一度“枇杷节”,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据付铁苗介绍,七格污水处理厂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近,最短距离约为100 米,所以建设之初,就对易散发臭气的工艺段(预处理段、生物处理段和污泥处理段)设置了除臭系统,使整个厂区基本闻不到臭气。后又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两级串联生物除臭工艺。臭气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最后将处理后的气体排放到厂区中央(离居民区直线距离超过300 米),降低排放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厂区靠近居民区一侧栽种了大量乔木,形成了一道生态屏障和视觉屏障在厂区大门口设置显示屏,公开每日进出水水质数据,便于公众对我们的监督。

为了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七格污水处理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参观形式。付铁苗说:“由于每年接待人员较多,对污水厂的了解程度不同,公司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分别采取工艺介绍、现场观摩、现场互动、对话交流等形式,配备多个专业讲解人员,讲解生产处理工艺,解答相关问题。例如社区代表、市民代表,比较关心我们的出水水质,主要参观形式为出水区、中水养鱼体验区现场观摩。环境保护专业大学生,对于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比较感兴趣,我们的主要参观形式为工艺介绍、现场介绍、问题交流等,使学生们能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对于小学生,通过制作动画片,讲述一个小水滴从污水产生、管网收集、污水厂处理到自然水体排放的过程,简单易懂,很受低龄段小朋友的欢迎。针对外国友人,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用英语进行讲解与交流。”

江西中再生资源开发公司:

精心设计开放环节

江西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处理的一家企业,根据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环宣教[2017]62 号)和省、市、区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要求,逐步实现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涛介绍:自2017 年10月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以来,公司把这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始终坚持“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于监督”的原则,切实增加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保证公众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城市环境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公众环保意识。

张涛说:“为确保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根据《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的总体要求,精心设计参观路线,确定讲解内容开放环节及现场防护措施、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同时为做好相关环保设施开放保障工作,提前进行活动预演,确保安全防护到位,开放效果明显。”

江西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根据预约人数和参观人员职业的不同,对开放内容和开放方式进行调整。开放对象为中小学生的,开放活动以环保知识科普为主,讲解过程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开放对象为社会公众的,则采取科普、参观及答疑为主。开放对象为公务人员的,则采取科普、专业讲解和答疑为主,或举办座谈会等。

图为参加2018 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与会人员参观南京铁北污水处理厂。

为了切实做好开放工作,江西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严格环保公开活动程序,加强开放前期宣传,提前做好宣传动员,利用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自有信息平台,提前公布开放时间、内容、报名方式、参观路线、可接待的人数、参观要求等信息,公开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照片及有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以便查阅。

张涛介绍,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保障活动常态运行。一是现场管理到位。各开放设施现场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设施开放指南要求,完善了场地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设施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张贴安全须知;开放日前和开放过程中指定专人对活动场地、设施等安全情况进行检査;预防并妥善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环保公开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二是安全保障到位。进入现场参观前,指定安全员对参观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参观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组织参观时,安排人员组织引导、维持秩序、保证安全等,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口罩等),做好相关安全保障工作。三是人员、经费保障到位。设立专职的人员负责组织对接开放活动,日常进行专业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讲解内容,将开放活动产生的费用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活动经费保障到位。

环保设施开放意义重大

在这次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观摩后的集中交流讨论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信任的起点,对于环保产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马军认为: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污染排放大量增加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和污水垃圾处理,以保护公众健康,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但对于这些民生工程,多数公众缺乏了解,更缺乏信任,甚至频频出现邻避抵触。环境检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有利于提升公众对官方监测数据的信任,学习了解不同数据的含义和作用,协助公众利用数据,保护健康。从长远看,还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推动污水、垃圾处理企业的开放,难度无疑更大,但其必要性也更高。作为涉及有害物质排放的高风险行业,须清醒认识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环境意识的普及和提升,又使得公众格外敏感于周边风险源;而权利意识的提高,则让越来越多公众开始要求环境知情,直至参与监督。

马军说:为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变化,从2008 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2015 年以来的新环保法,新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信息公开的法规要求不断完备和细化;从环境质量数据,到污染源监管记录,环保部门不断扩展信息公开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相当多的企业仍缺乏基本环境责任意识,部分企业甚至不能做到环境守法,这其中也不乏城市垃圾、污水和工业危废处置企业。粗放的环境管理,松懈的污染防控,给当地社区带来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马军表示:这些问题长期发酵,导致很多居民因担心焚烧、填埋、危废、污水等设施,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乃至资产价值等带来负面影响,产生抵触心态。愈演愈烈的邻避现象,已经对城乡建设带来影响,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邻避问题如何破解?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除了政府强化监管、企业守法减排、各界加强科普宣传之外,企业树立责任形象、构建与当地社区和公众的信任,尤为关键。国际上的同行企业,在项目开始规划之初,通常须深入社区,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后续运营中,也需要保持和社区的沟通交流。在反复的互动中,企业和社区建立起信任,让社区相信企业有能力控制污染,同时通过支持社区发展让受影响人群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反观我们的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了在四围高墙之内生产经营,与当地社区老死不相往来;在建设项目规划决策中缺乏公众参与,出现污染问题常常一味回避矛盾;发展到群体性事件,则躲到地方政府的身后……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企业和社区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更没有和社区沟通互动的基本能力。

马军认为:面对邻避,临时抱佛脚常常效果有限。建立企业的责任形象需要长期努力,而打开大门,让社区公众走进企业,了解设施的运行和污染控制状况,无疑将是迈出正确的、重要的第一步。

(编辑:Nicola)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